年秋,我回到阔别40年的甘肃进行访问。我作为红西路军和后来的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的一名老战士,曾在那一块土地上战斗过,那是一个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的年代。西路军无数先烈的鲜血洒遍那片疆土,当年失散的同志们定居在那里,我常收到他们的信件,诉说心中的委屈和面临的种种困难。我一直想去那里看看他们,了解一切,这次有了机会,甘肃省党史部门邀请我和伍修权重访甘肃,因此我和他先后抵达了兰州。
年,王定国(中)与伍修权(右)合影。
经过建国后30多年的建设,兰州古城已由往昔落后的偏僻小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城市,人口已达多万,市区也扩大了几十倍,几乎变得一点也认不出来了。我和伍修权都感到无比的喜悦。我们会见了许多还健在的老战友和老朋友,他们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甘肃省巨变的动人事迹,共同回忆起那些永远难忘的往事。但也不庸讳言,也扯到了一些不如人意的情况,其中有件事使我仍深感不安。
这就是当年西路军失败后,一批被俘和失散的人员,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重返革命队伍,长期滞留在甘肃、青海一带,现在他们都进入了人生的晚年,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仍无法解决。首先在政治上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文革”中更是倍受摧残,政策没有落实好;在经济上普遍处于困境,连看病买药的钱都很困难,因而有的人过早地逝去,有的人长期卧病,政府部门虽做了一定的工作,对他们进行接济,但都没解决根本问题。
被俘后获救的西路军战士王定国
了解到这一切,我和伍修权很焦急。他说:“世界上哪有只打胜仗的军队。西路军的失败,这些同志有什么责任?不解决好这批同志的问题,对党和军队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我面对老战友的处境,心情感到很沉重。我觉得这是火烧眉毛的事儿,这些人实在是等不起了,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现在不解决,后人不了解这段历史,就更难解决了。
经过我们和当时的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共同商量,决定我和兰州市的黄景渊,北京来的洪炉一道深入下去,到甘肃河西走廊、青海等地去实地调查,把真实情况向中央如实反映,求得公正合理的解决。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我们向中央写了调查报告和建议,伍修权完全同意这个报告并上报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组织部。胡耀邦过问了这件事,在中央的部署下,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制定了一个文件:政治上改变称谓,不再叫红军流落人员,而称为红军西路军老战士;改变政治待遇;发放生活费,实行公费医疗;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妥善解决他们的家属和子女就业、就学问题。这个文件执行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使这批老同志及其亲属和人民群众,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军队。这次工作的完成,黄景渊、洪炉一直陪同我,还有青海的朱永馨,大家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很感谢他们。
年,王定国(二排右二)同在兰州的西路军女战士及家人合影。
在这次访问调查中,我凭吊了烈士墓地,寻访了当年的战场,特别是在永昌县东二十里铺,我们剧团浴血奋战的遗址,不由使人感慨万千: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终于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从而可以告慰先烈英灵,他们的遗愿实现了!同志们,安息吧!我们这些幸存者更要加倍珍惜这得来不易的胜利成果,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永远奋斗不息!
本文摘自老红军王定国著的《后乐先忧斯世事》一书。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