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永昌老馆子店面。门前墙壁悬挂一副木质楹联:老酒老菜老馆子宜殇宜咏,好喫好喝好地方能醉能醒。这是对老馆子经营宗旨和饮食文化的诠释。
进入店内,大厅内摆放着石臼、碾子、石磨、水缸等沧桑的老物件,二楼楼道墙壁上挂着独轮推车、马灯等老物品以及永昌县钟鼓楼等老建筑的一幅幅黑白老照片,将人带回到过去的记忆之中,恍惚不知今夕是何年。十足的老历史老文化,的确怎一个老字了得。
叫老馆子,其实它不老,仅有十几年的历史;说它不老,又显得很老,它做的菜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有上百年的历史,流传在乡间农舍的老百姓的灶台和宴席间,口口相传,成为了高端大饭店的常客,见了有头面的大人物,成为了名小吃。
在以天池映雪、北山新花、金峡喷波、北海荡舟、南峪龙腾、云庄铺翠、鸾鸟戏水、古城朝霞永昌八景命名的包厢内,一边享用一道道乡土味十足的传统美食,一边欣赏挂在墙壁上的一幅幅反映过去农村生活场景的老照片,浸淫在历史文化味十足的氛围中,打开了人记忆的万花筒,唤醒了不同地域人的共同的乡愁,真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老馆子挖掘了永昌上百年传统的民间饮食文化,有近百种永昌民间特色小吃与美味经典菜肴。相传清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贬谪新疆路过永昌,当地百姓杀了家里的小羊羔黄焖后准备招待林大人,因当时人太多,怕肉不够吃,就在肉上面加了一些面卷,并盖了一层面皮,待燜到面熟时揭开面皮,把肉和面卷一起上桌,顿时香气四溢。林大人问这是什么菜,主人说是羊羔肉。林大人指着肉和面卷说:“就叫羊肉垫卷子吧!”叫羊肉垫卷子的这道菜就流传到今天了。
服务员端上来一小瓦盆黄橙橙的小米汤,解释说叫米汤虹鳟鱼,是将永昌县的地方特产虹鳟鱼与小米放在一起熬成粥。赶紧舀上一碗,一勺一勺慢慢品着喝,米汤中含有鱼肉的鲜,肉中含有米汤的馨香,喝过后唇齿留香,还想喝第二碗。不一会儿大家就把一小盆的米汤虹鳟鱼喝得底朝天了,仍觉意犹未尽。同事小杨想带一份给家里人尝,厨师长说,每天做的数量有限,没有多余的,最后只给它只带了一点点。
大家吃着羊羔肉垫卷子、全家福等大菜硬菜。服务员隔一会儿就给每人上一小碗小吃,大家笑着说,光这小吃都把人吃饱了。青粉漏鱼子,酸爽滑溜,吃下肚消暑解渴。青稞面搓鱼子,吃起来筋道有嚼头,回味无穷。还有略带甜味的灰豆子、勾起儿时回忆的卜拉子……这些小吃有历史,有吃头,有滋味,让人吃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想做回头客,想把小吃里的历史文化悟透。
被这些好看又好吃的吃头吸引,跑到后厨一探究竟。见他们正在做另一特色小吃胡萝卜油饼子,厨师将煮熟的胡萝卜压成泥,与面和在一起擀成一小圆饼,油炸后就变成了酥软香喷喷的胡萝卜油饼子。还看见他们把洗好的糯米、葡萄干、红枣放到电饭煲中蒸熟,最后把蒸好的糯米饭盛出一些卷入煎好的油饼中,就是吃来油而不腻,香甜可口的油饼子卷糕,一口气可吃好几个。还有正在蒸的面辣子、正在炸的洋芋甜丸子,一道道经典小吃在厨师们的巧手下,被变幻了出来,着实馋人。
老馆子重视食材的质量。为保证鱼的原始本味,对鱼食、饲养方式、鱼池类别进行全面改进,委托红庙墩村养殖第一人王中正先生运用生态养殖方法,在湿地泉水基地养殖老馆子专用虹鳟鱼,生态养殖的鱼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用来做的米汤虹鳟鱼,味道鲜美,余味悠长。在永昌县最有名的羊肉产地毛卜喇村,自主创建羊肉养殖基地,放养吃咸柴,喝矿泉水的优质养,羊肉肉质细嫩,没有膻味,大嚼大食,肥而不腻,每吃一顿,都是一次味蕾的享受,美食的体验。
一道道制作精良,特色鲜明的美食,热情周到的服务,为老馆子每年吸引10万人次光临,旅游旺季日接待量达余人。永昌老馆子一次次刷新经营纪录,经久不衰地传承美食,留下的不仅是众口一词的赞誉和认可,还有浓郁的历史。
吃老馆子,就是吃永昌百年历史文化的印记,吃永昌普通人间的乡土味,在满足舌尖上的欲望的同时,揭开了旧时光美好画卷的尘封,让人在留恋过往的同时,濡染当下的烟火气,做一个喜食人间烟火的美食客,尽情体验地域文化风情,深情回忆过往的温情瞬间,恣意享受人生的充盈现在,活得如老馆子般有滋有味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