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作为河西走廊上的名城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地方,与很多古城这样,历史上也曾有很多名胜古迹和古人游踪,也有作为标配的的古代八景,而永昌八景又包括哪些景点呢?据《永昌县志》记载:“邑有八景:天山积雪,云庄铺翠,柳池漾月,金水潺声,东岗晚照,西岭晴岚,北山狮伏,南峪龙腾”,关于这八景,渝帆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陆续写过一些,今天接着给大家介绍其中之一的“云庄铺翠”。
关于这个云庄铺翠,清代永昌县知县李登瀛在它的《吟永昌八景》中曾这样写到:
层岩叠嶂映东南,水石松花荫碧潭。
疑是前朝高士屋,俗人不许说幽探。
云庄山属于祁连山系,山势高峻,汽车只能开到山下,上到云庄寺需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一路攀爬,刚开始是一尺多宽的土路,后面则是步步石阶,当我们穿过低矮而多刺的灌木和高大的松林,最终到了云庄寺山门的时候,已经喘着初气,微微出汗了,好在眼前一亮,只见生着奇松异草的悬崖峭壁已然被我们踩在脚下,远方是一道道高峻的山梁,与脚下的云庄山平行铺排,渐次远去。
据寺里的师傅说,云庄寺原名云转寺,始建于晋代北魏年间, 最开始先凿石窟,后来依据山形而建寺院,明朝正统六年(年)重建。原建寺宏伟,屡遭战火及民国十五年大地震,毁坏了一部分建筑物,寺内大殿房廊佛像毁于年。
又据《五凉志》记载:晋代名僧摩阿(刘萨诃)曾栖于云庄寺。刘萨诃何许人也?他俗姓刘,名叫窣和,释门僧人慧达禅师,又称利宾菩萨。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赴印度取经(早唐玄奘年)、并最早归国弘法度生的高僧,不仅被神化为观世音菩萨假形化俗,更与佛陀释迦牟尼并比齐肩,被尊称为刘萨诃、刘师佛、刘摩诃,佛教第二十二代宗师,可视为佛教彻底中国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之一。而云庄寺便是他驻赐寺院之一。
云庄山间有佛教石窟30余个,星罗棋布在云庄寺石佛庵、中坛子坡一带,大多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但是前山的多已破坏,据说后山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石窟,但步行前往需要三四个小时,并不在我们的允许范围之内,所以并没有前往查看。
云庄山山势高俊、群山铺翠、林海茫茫,山巅之上,流云飘逸、飞鸟盘旋、瑞气氤氲。座落在半山上的云转古寺,门前香火邈邈,沉香味远。前殿“大雄宝殿”气度不凡;后殿中静卧的省内第三大卧佛,身长9.9米,佛身通体包裹金箔,光华四射,法相庄严华美,令人叹为观止(渝帆游览寺庙一般只拍建筑,而不拍佛像)。
红砖碧瓦、雕梁画柱的云庄寺,完全依山势高下错落而布局,主峰之下,石壁之阳,耸立着高大的主殿。殿前香炉高耸、庄严肃穆,大殿内佛像端颜。这里,除了悠悠钟磬声、阵阵诵经声,这里只闻松涛鸟语,山风回旋的低吟,却更增加了几分幽静。
据同行的当地朋友介绍,“自明清起,云庄寺香火鼎盛。每年六月六,来自金昌、武威、兰州甚至外省游客上殿礼佛、敬香、了心愿,人数最多时能达上万人。”
云庄寺前,有大片苍翠的松林,漫步其中,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一幅美丽而磅礴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远处的永昌县城若隐若现,满山秀丽的花朵、苍翠的松柏,都如淡淡的水墨画,安静,淡泊,悠远。
云庄寺西南脚下的峡谷中细水长流,途中有东、西石井两眼,井水甘甜清冽,终年不竭。人们在石井上修建起一座亭台,取名“龙王阁”。龙王阁井水润泽着云庄寺景区的花草树木,也浇灌着周围百顷良田。
沿着狭窄石基通幽探上,悬崖峭壁上有着许多建筑和石窟,石刻不见,但越往上走,视线越好,极目远眺,永昌山河尽收眼底,金川峡水库浩淼烟波,村落中炊烟袅袅,平川错落,松涛起伏。
据寺里的师傅介绍,北魏时期,中国最早西天取经的著名高僧刘萨诃曾云游到此,看见当地洪水泛滥,农民生活困苦,便建议修建寺庙,向佛祖祈福。云庄寺修建之初,选址在与云庄山相邻的五佛山上,立柱时天降瑞雪,但一夜之间寺柱竟被移至云庄山上。当时,天上祥云普照云庄山,呈现九品莲花座,徐徐落下,化作山峰。因而云庄寺起初名为“云转禅寺”,意为祥云转寺而来。
我们看到,在大殿上方崖壁上有一个一间房子大小、开凿的非常方正的石窟,据说就是著名高僧刘萨诃在此挂单居住礼佛的住所,他曾经在云庄寺修行17年之久,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
千百年来,云庄寺深受善男信女的崇拜,明清时期,香火尤为鼎盛。清代永昌籍进士南济汉曾多次来到此地,并著文《再游云庄山记》等多篇作品留世,其中有《云庄古松》诗云:
但得秦封意,年光勿琐谈。高寒惟抱节,深翠早为岚。
阅世何多变,空山总未谙。丹楼藏秘笈,常把与君参。
很好的诠释了云庄寺佛缘禅机与山上的绮丽风光,的确不愧为永昌八景之一,是当地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