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居到优居幸福生活再加分甘

从“安居”到“优居”幸福生活再加分

——我省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工作纪实

积石山县寨子沟乡姚曹村村民新居。积石山县住建局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

仲夏时节,永昌县六坝镇玉宝村集体建房项目收尾工作有序推进,户群众即将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

在甘州区靖安乡,一个个既有北方雄厚大气、又有南方清秀灵动风格的新村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在镇原县临泾镇,一排排新改建的砖箍窑,古朴美观、时尚大方,与当地人文环境融为一体;

……

安居才能乐业,生活才有奔头。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有的住”,到“住得好”。去年以来,我省住建部门全面实施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工作,群众住房实现了从“安居”到“优居”转变,小康路上幸福生活再加分。

农民群众“优居梦”照进现实

永昌县焦家庄镇梅家寺村。永昌县住建局供图

年近七旬的老人张清喜欢往村里集体建房项目的工地上跑。最近,他跑得越发勤快了。

原来,这片正在忙碌施工的工地上,有他的新家。

永昌县六坝镇玉宝村村民张清是这里的老住户,他现在住的房子是年他父亲修建的土木结构住房,年代久远,虽然住房安全,但抗震性能差。

张清老人的两个孩子在外打工,家里就老两口,又不属于危房改造的“四类”重点对象,年之前无法享受危房改造政策,老人想盖新房谈何容易。

“既缺劳力,又缺钱。”张清无奈地说道。

年,在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我省住建部门着力调整优化政策,将工作目标及时转变为巩固拓展住房安全保障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相衔接,农村住房安全和住房质量品质并重成了工作重点。

省住建厅联合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调整优化保障对象,由原来的四类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调整为农村易返贫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未享受过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其他脱贫户等六类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

永昌县结合当地土木结构农宅体量大的现状,通过拆旧建新的方式改造户不具备抗震条件的土木结构住房,重点面向农村低收入无能力改善住房条件群体。

张清所在的六坝镇玉宝村有人,房屋院落套,其中,土木结构套,占了大多数。年玉宝村被列为永昌县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按照乡村建设“整村推进”的要求,该村规划出两个集中居住点,修建农宅套。

“我们农户在建房时享受‘2+1’补助政策,即农户拆除旧房补助2万元,同时修建新房补助1万元或享受‘2+X’政策,即农户拆除旧院补助2万元,同时享受贴息贷款政策。”永昌县六坝镇玉宝村工作队队长吴常林说。

张清被纳入农村低保边缘户家庭,符合改造条件,原有住房被纳入年永昌县农房抗震改造计划,可以享受抗震改造补助资金2万元政策。

“党的政策真是好!”张清说,他按照每平方米元的成本价预订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自己不用操心盖房就能住上砖混房,而且2万元的补助资金已经拿到手了。

目前,玉宝村规划的集中居住点房屋工程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已完成水、电敷设及部分铺装、硬化工程,剩余基础设施工程预计7月中旬完成。

张清说,他住新房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

据永昌县住建局副局长王永记介绍,年中央下拨永昌县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改造)补助资金万元,足额用于户“六类农村低收入人群”住房抗震改造户,占农宅抗震改造户的63%。

年,财政部、住建部倾斜支持我省7.59亿元,我省住建部门调整优化支持范围和资金投入规模,在倾斜支持脱贫县的基础上,将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下达至部分插花型脱贫县和非贫困县,通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和贴息贷款,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3.22亿元统筹做好农房抗震改造,有效提高农房质量,提升居住品质。

屋里亮堂堂,心里暖洋洋

甘州区甘浚集镇安置区。甘州区住建局供图

在张掖市甘州区靖安乡幸福家园,每天清晨总能听到李吉华的胡琴声。

“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心里真是高兴啊。”今年77岁的李吉华,是张掖市甘州区靖安乡靖安村村民。就在一年前,他还在为房子的问题发愁。

几年前,靖安乡部分像李吉华一样的留守老人,仍然居住在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房屋中。

“老房子是土木结构,冬天冷、夏天热,住着也不安全。”李吉华说。

“甘州区农房大多建造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为土木结构,整体建造水平不高,普遍未采用有效抗震措施。”甘州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

年我省住建部门选择确定张掖市甘州区作为农房抗震改造的试点县,通过抗震农房改造建设主动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提升农村整体居住品质。

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倾斜支持甘州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万元,实施农房抗震改造。甘州区又通过贴息贷款扶持、统筹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等方式,采取统建、代建、联建、自建等多种形式,打好政策组合拳,扎实做好农房抗震改造工作,配套进行水、电、厕、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工作。

按照“原生态、低成本、传文脉、强保护、少干预、亲自然”的原则,甘州区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凡是完成整院空置房、老旧房屋拆除的,平均每户补助3万元;完成整社、整村老旧房屋拆除的,平均每户补助4万元和5万元。

“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等着建”变为“我先建”。甘州区补助支持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整体推进乡村农房高标准建设迅速打开了局面。

位于甘州区城北20公里处的靖安乡,开始推进老旧、空置房屋拆除,新建生态家园。

“经过大量调研,我们借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的东风,利用闲置设施和土地,多方筹措资金,建造了28栋公益性廉租房屋,并取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幸福家园。”甘州区靖安乡党委书记管维荣说。

年9月,幸福家园建设完成。靖安乡统筹资金,对28套房屋进行了统一装修。

经过个人申报、乡上评议,李吉华老两口符合幸福家园入住条件,这让他们兴奋不已。

李吉华和他的很多老邻居,都按成本价认购了新房。

年春节前夕,李吉华夫妇和其他27户符合条件的老人,高高兴兴地拎包住进了幸福家园。

“我们全家在新房子里过了一个欢乐幸福年!”李吉华笑呵呵地说。

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房安全保障,规范农房建设,目前省住建厅正牵头组织起草甘肃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从村庄规划、宅基地审批、设计施工、质量安全、产权确认等方面,实现对农村住房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我们还从规划选址、地基基础、结构构造、建筑材料、施工建造等方面,组织专家编制了甘肃省新型宜居农房建造图集,为建房农户、建筑工匠提供施工范本,从源头上保证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功能完善、风貌协调。”省住建厅村镇处负责人说。

住进新房拥抱新生活

镇原县三岔镇高湾村经过加固改造的窑洞。镇原县住建局供图

砖砌的崖面、鹅黄色的窑面、紫红色的防盗门……走进镇原县临泾镇路壕村,一座座色彩鲜明、美观大方的砖箍窑展现在眼前。

镇原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

“我还是喜欢住窑洞,住着宽敞、冬暖夏凉。”临泾镇路壕村村民蒋继龙说,大家对窑洞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以前住的土窑洞,由于年久失修,很多窑洞出现渗漏、窑顶塌陷、局部裂缝等情况。

“住着吧,不安全;搬家吧,舍不得。”正当蒋继龙一筹莫展时,乡镇干部带来了好消息:年,镇原县积极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对全县户窑洞住房进行排查预警,确保改造对象精准。

经过村镇评议、审核、公示等规定程序,蒋继龙家的窑洞被列入镇原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计划。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竣工验收合格后,年10月蒋继龙一家欢天喜地搬进新居。

“窑洞加固后,外观漂亮,住着也安全,政府还补助了1.5万元,我们全家都很高兴。”蒋继龙竖起大拇指。

“要全面掌握老百姓进城、入镇、留村等真实想法,拆不拆、搬不搬,由群众说了算。怎么补、补多少,全部公示上墙。房屋建在哪、如何建,交给群众自己选择。”镇原县有关负责人说,住房改造,只有尊重农民意愿,呼应农民真实需求,按照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推进,才能真正“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按照河西、陇东、陇中等不同区域实际,我省住建部门统筹考虑不同村庄特点、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农房建设需求、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因地制宜统筹推动农房抗震改造,年,全省完成农房抗震改造2.7万户。

住房安全是农村群众实现安居梦的基石,因地制宜推进农房改造,离不开技术支撑。

“我们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帮扶等举措,有效提升本县建筑工匠的技术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引导村民规范建房,为群众的住房安全保驾护航。”镇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贾元庆说。

按照“县级有技术辅导专家、乡镇有政策指导人员、村组有建筑技术工匠”的目标,自年以来,镇原县每年举办两期农村建筑工匠及管理人员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及管理人员多人次。

我省各级住建部门邀请专家就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房抗震加固技术、基本建设质量等进行现场培训,对农房施工质量与安全、农房建筑材料选用、农房建筑抗震技术进行视频培训,使经过改造的农房既安全又美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