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史论东晋为永昌郡永久纳入中国版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本文原题为“永昌历史地图解”。

(图片:哀牢山)

1

东晋前期,随着司马氏政权在南方站稳脚跟,朝廷开始加强对时常叛乱的西南少数民族特别是西晋宁州四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和永昌郡的管理,四郡的范围包括今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边境地区。

为什么宁州四郡不安定呢?我们知道,西晋后期,少数民族贵族李特兄弟在益州割据,建立成汉政权,定都成都。到东晋初年,成汉太宗李雄已将统治区扩大为今四川全境、甘肃东南部和云南北部。晋室南迁后,成汉北与占据关中的前赵争夺州郡,南向东晋的宁州扩张,而宁州四郡的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他们更倾向李雄割据政权,故而叛乱事件不断发生。在宁州四郡中,距离东晋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最远的是以哀劳族居民为主的永昌郡,离心力最大的也是永昌郡,因为永昌郡比其他三郡归附中原王朝要晚得多。

西晋永昌郡的范围主要包括今云南怒江傈傈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六市(州),以及缅甸的克钦邦全部、佤邦东北部。永昌郡位于横断山脉南麓,它与缅甸连为一体,境内多条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印度洋北部的暖湿气流可以顺着山脉间的大走廊拾级而上,越过缅甸相对平坦的掸邦高原,给永昌郡带来丰沛的降水。因此,除了山区,永昌郡的大部分地区全年气温都在零度以上,且温差不大。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汉晋时期的永昌郡土地肥沃、植被茂密、矿产资源丰富,《后汉书》说永昌郡“铜、铁、铅、锡”,“宜五谷蚕桑”,还出产孔雀、犀牛、大象、轲虫、猩猩等中原地区不容易见到的珍禽异兽。可以说,永昌郡的石器文化、青铜文化、耕织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音乐舞蹈等都非常丰富,这些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不仅自身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

晋永昌郡的前身是历史上并不隶属于中原王朝的哀劳国,我将通过几幅历史地图来描述中原王朝是怎样收服哀劳国并一步步加强对哀劳国旧地的有效控制的。

2

哀劳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也就是中国战国时期就建立起来了,它是一个奴隶制国家,起初的国名叫做勐达光,统治范围很小,以勐掌(今云南保山)为首都。其国王畏惧周朝的诸侯国巴、蜀二国,遂背向巴蜀向西北、西河西南方向扩张,到战国末期时,其统治范围达到巅峰,占有今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国土约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十万,哀牢山、无量山、怒山、高黎贡山、敏金山等都在其国境内,遂改国名为哀劳。秦始皇统一巴蜀二国后,以胜利之师南下,顺便占领了勐掌,哀劳国王被迫迁都,在距离勐掌约公里的西南方营造了哀劳城(今云南盈江)。秦朝废弃了勐掌,在城北重建了一座城池——不韦,秦朝在此驻军。尽管秦朝普遍实行郡县制,但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依旧采用部落王国的方式进行管理,朝廷派官员过去监督并协助部落国王理政。包括勐掌在内的哀劳国失地被称为嶲国,嶲国是秦朝最靠西南的边境地区。

西汉时期,嶲国被改称为嶲唐国。由于西汉王朝重点向北方驱逐匈奴,向西北方与匈奴争夺西域,朝廷未对疆域依旧辽阔的哀劳国用兵,哀劳国的国祚得以延续二百年。期间,哀劳国与西汉的益州互通贸易,相安无事。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后又改制,引发天下大乱,中原地区的政治秩序处于和牌重洗时期。这时期的哀劳国也发生了变化。哀劳国王虽然长期注重推进辖区内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进程,并把辖区内各民族统称为哀劳族,不过,由于其民族融合的时间短,“哀劳文明”又没有太强的吸附力,民族融合得不够充分,其西部的濮部,南部的闽濮部、鸠僚部等部族跟哀劳国王总是离心离德。随着东汉政权的建立和一统天下的军事行动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东汉收复了紧邻哀劳国的蜀中公孙述割据政权之后,哀劳国统治当局迫于内乱而求救于蒸蒸日上的新生的东汉朝廷。于是,东汉朝廷派兵从蜀中南下进入哀劳国,平息了其国内叛乱,并迫使哀劳国王提出意愿,于永平二年(69)把哀劳国并入东汉。

为了加强对哀劳国的管理,汉明帝不仅没有缩减哀劳国的范围,反而把益州西部地区与哀劳国原辖区合并,改编为永昌郡,郡下设不韦、嶲唐、比苏、楪榆、邪龙、云南、哀劳、博南、南界等基层行政单位,不过这些相当于县的基层行政单位大多没有修建城池,管理功能相对不足。尽管如此,永昌郡的设置,使汉族和哀劳族可以杂居,有助于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东汉朝廷还对永昌郡实行双轨管理,一方面在不韦城设置一整套郡级管理机关,管理永昌郡的全境事务;另一方面允许哀劳国王继续住在哀劳城,并保留哀劳城周边的地区作为其食邑。哀劳国并入东汉,是今云南全境归并入中国版图的首次,意义不同凡响。

3

东汉后期,天下再次大乱,黄巾军起义肢解了东汉帝国,永昌郡再度成为脱离中原政权的少数民族王国,并且其境内也出现分裂,而永昌郡以东的益州南部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也发动叛乱。在这些互相攻伐的叛乱势力中,比较著名的是孟获。刘备入川,建立蜀汉,政权稳定后,诸葛亮七擒孟获,震慑其他叛乱势力,重建并巩固了蜀汉对永昌郡和益州南部的统治。为了有效管理永昌郡,蜀汉扩建了不韦城,加强了朝廷在不韦城的驻军力量,又在永昌郡新建了永寿(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南涪(今云南景洪县)、比苏(今云南云龙县)等县城,派官员进行管理。

西晋统一三国,永昌郡名义上随蜀汉归属西晋,但是永昌郡始终不稳定,不稳定的原因固然在于西晋时期因“八王之乱”自我削弱了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力,哀劳旧贵族怀念哀劳国也是一个原因。西晋朝廷设置了宁州,把永昌郡归并到宁州中去以强化对永昌郡的管理。无奈西晋国祚太短,加上李雄的成汉政权割据蜀中并屡屡进犯宁州,这才有东晋朝廷强化自己对包括永昌郡在内的宁州四郡管理的决策。

东晋加强永昌郡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废除哀劳旧贵族历史上沿袭下来的特权,也就是废除“郡中之国”;把永昌郡治从不韦南迁到永寿(今云南耿马),以强化对郡内西南边境地区的管理;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把北部的比苏(今云南云龙)升级为郡,成立西河阳郡,加强对原永昌郡北部地区的管理。固然,此后历史上的永昌郡又曾脱离过中原王朝的统治,但是东晋朝廷强化自己对永昌郡的管辖客观上强化了云南地区对中原王朝的认同感,为永昌郡最终并永久归属中原王朝奠定了坚实基础。

4

今天的云南已经没有了永昌这个地名,但是哀劳国(永昌郡)所辖的大部分区域早已是中国古代版图的有机组成部分,占今云南省版图的四分之一强。在其所辖的六个市(州)中,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大河和大峡谷众多,是云南省水力发电的重要基地;保山市不仅是云南近代工商业的最重要发祥地,也是“滇西粮仓”;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形和气候多样,是云南省农作物种类最齐全的地区;临沧市既是中国著名的红茶之乡,又是云南重要的核桃产地;普洱市不仅盛产普洱茶,也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热带雨林动植物“博物馆”,是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哀劳国、不太古老的永昌郡,发展成为当代中国西南边陲的六颗耀眼的经济和文化明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