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清代边疆移民的困惑

导语: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中国历代政权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经常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但是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北部边疆丢失的领土仍然很多,似乎移民实边的政策所发挥的效果是有限的,本文就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探讨古代政权在移民实边方面的局限性。

1.民勤县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

民勤位于河西走廊的东北部,石羊河流域的下游。南与武威为邻,西南与金昌市、永昌县接壤。东、北、西三面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民勤在秦汉之际属于月氏领地。汉文帝时,匈奴冒顿单于任命右贤王击走月氏人,河西走廊遂被匈奴人占领,民勤也随之属于匈奴领地。汉武帝继位以后,对匈奴由守势转向攻势,元狩二年春,汉武帝派霍去病率骑兵发动祁连山之战,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同年夏,汉武帝再次派霍去病发起对匈奴的攻击,经过此次战役之后,汉朝取代了匈奴在河西走廊的统治,逐步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民勤正式纳入汉朝版图,属于武威郡辖地。

东汉时民勤仍属于武威郡,境内置武威、宣威二县。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民勤均属武威郡辖地,不过其境内先后设置武威、宣威、姑戚、祖厉等县。隋朝建立以后,在今武威地区设置凉州总管府,不久就废凉州总管府,仍置武威郡。唐代建立以后,承袭隋制,民勤仍属于武威郡,但唐中后期,国力衰弱,吐蕃崛起,民勤被吐蕃占领。北宋初和西夏在其境内设置西凉府,元代设置永昌路,民勤属于永昌路管辖。

明洪武五年,将领冯生平定河西,在县境内设置临河卫。洪武二十九年,朝廷改临河卫为镇番卫,成化元年首次筑城,终明一代,镇番卫属于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明代开始在卫所实施军屯和民屯,人口增加的很快。清初承因明制,雍正二年,改镇番卫为镇番县,隶属于凉州府,府治武威县。

中华民国18年,国民政府改镇番县为民勤县,取人民勤劳之义。先后属于甘凉道,第六行政督察区和武威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设立武威专区,县境属于武威专区,不久又改属张掖专区,年,复属于武威专区。

民勤地处干旱区,沙漠戈壁广布,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典型的依靠高山积雪融水发展起来的绿洲地区。在明清时期,民勤开始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尤其是以清朝最为明显。

2.清朝前期镇番县的移民流入

镇番县因气候条件恶劣,环境艰苦,因此起初并无定居的农业人口,它的人口主要来源于各地的移民。这些移民来此主要是从事畜牧业,因此人口数量稀少,而且居无定所,数量很不稳定。到明初,朝廷将一些内地民人迁徙至此,以充实边防。清朝建立后,对西北蒙古各部不断用兵,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清政府为了在河西走廊地区建设粮食基地,开始募民屯垦,募民屯田的优惠条件很多,比如政府给予移民土地、种子、农业生产器具、耕牛、银两等。在这种优惠条件下,大量外来移民涌入镇番县。

移民到镇番县的大多属于拓垦移民。雍正四年春,李海风等72户农民从青松堡迁至镇番县柳林胡屯田。雍正五年,官府移民人至镇番定居。乾隆年间,祖籍江南滁州的王氏家族迁徙到镇番县中渠始元沟。乾隆二十四年,官府在镇番县清查户口,结果显示除了8户是流乞和游僧,其余27户都是置有田产者,即从事农耕的移民占总户数的84%。迁入镇番县的移民多来自陕西、山西、河南、江淮和甘肃东部一带。

除了拓垦移民以外,迁到镇番县的还有来此经商贸易者,这些商人大多是晋商。康熙四十七年,镇番县元宵节赛灯会上,有商人李道民在街上表演节目。嘉庆二十年,晋商樊奎润在县城南街捐资修建晋西会馆。除晋商之外,还有来自四川、安徽、河北以及南方其他省份的商人。这些商人长期在镇番经商做生意,也可以算作镇番县的外来居民。

除以上的两种主要来源以外,镇番县的移民还包括戍边的士兵,避乱迁移而来者,做官留居此地者,移民来源十分复杂。除汉族移民外,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移民,主要是回民和番民。这些移民的原籍有来自山西、陕西、河南、直隶、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这些外地移民的到来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社会,首先各省移民的到来,影响了当地的方言强调,南腔北调汇聚一堂,使镇番县的方言与甘肃其他地区的方言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次各地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如来自陕西的移民带来了秦腔,来自浙江的移民给当地带来了水稻种植技术;第三这些移民在当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成为当地的望族和大族,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有力的维护了边疆的社会稳定性,镇番县的经济也在稳步发展之中。

3.清朝中后期人口的外迁

清代中后期,镇番县从人口迁入之地变为人口迁出之地。据统计,镇番县人口从道光五年()的户,人降至光绪三十三年()的户,人。究其人口外流的原因,包括了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号召移民新疆。清政府在乾隆以后,逐渐实现了对新疆天山南北的控制,但是新疆地区的叛乱仍然此起披伏,为了维护新疆的稳定,已成后方的镇番县便成了政府号召移民的来源地。清政府多次号召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百姓移民新疆,并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

第二是生态脆弱,灾害频发。由于镇番县被沙漠半包围,气候十分干燥。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恳田规模不断扩大,造成生态更加脆弱,土地的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旱灾屡次发生。随着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的不断加大,镇番县的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显现出来,水源的缺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人们为了逃避灾荒,大量迁居外地。

最后则是政治腐败,官吏对百姓无休止的掠夺,赋税沉重,造成人民不得不逃往。“蚩蚩之氓,负担太重,多逃新疆……鱼藏于渊,雀徙于丛,谁之咎也?徭赋频仍,朝夕追逼,缧绁囚系之不暇,遑论农业耶”。

4.蓑翁说

从民勤县的清代移民状况来看。在古代中原王朝的政权之下。官府强制下的移民往往是不稳定的。民众的自发移民对边疆的稳定十分重要,但是西北边疆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限制了大量移民移入此地,边疆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内地百姓移民边疆的重大障碍,这造成了我国边疆地区始终地广人稀的局面,这种局面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十分不利。近代我国外东北、西北大量领土丢失都是由于边疆空虚,无人防守的缘故,因此如何实边成为现代国家边疆治理体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资料:

1.民国《镇番县志》

2.《民勤县志》

3.潘春辉:《从入迁到外流:清代镇番移民研究》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