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北京荨麻疹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对每一片土地都精打细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金秋时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92.5%,耕地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党的二十大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面对坡地多、平地少的耕地实际情况,年,我省采取一系列“长牙齿”的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遵义市正安县“旱改水”项目。(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算大账”统筹耕地占补平衡
早春三月,气温回暖,正是项目建设好时节。
在福泉市盛屯新能源材料(贵州)有限公司锂电池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挖掘机来回作业,场平、土石方开挖已完成,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年10月,该项目经省级调剂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通过建设用地报批;11月,项目开工建设。
为何短短1个月项目能够从获批到顺利开工?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这离不开我省“一盘棋”的省级补充耕地指标周转机制,为重大项目开“绿灯”,允许从省级库中划出一定耕地指标,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充分显示我省绿色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据了解,福泉市盛屯新能源材料(贵州)有限公司锂电材料项目是我省年重大项目之一,是福泉市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配套项目的又一延伸和补充。
为保障省级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年上半年,福泉市就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省级调剂指标。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省通过平台流转,新增耕地指标64宗,流转新增耕地.34亩、水田规模.25亩。
通过“算大账”的方式,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解决了贵安宁德时代、福泉盛屯新能源材料、正威安顺“一带一路”贵石飞地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占补平衡指标。
“旱改水”科技赋能培育耕地
“以前这片地只能种些花生、玉米,还有不少撂荒地,现在可好了,政府修水渠、引水源,现在可以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优质水稻啦!”遵义市正安县格林镇太平村村民万小波提起“旱改水”工程,感慨不已。
年以来,正安县自然资源局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推进新增耕地建设(“旱改水”工程),确立增加田间道路、灌溉、排水配套设施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等内容,将过去缺乏灌溉条件的低效旱地改造为高质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不只是正安县,在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泥高镇青坪村的田地里,亩曾经的荒地、旱地经过改造,阶梯状的梯田经引水灌水,转变为可种植水稻的良田。
青坪村党总支副书记田衡告诉记者,“目前,工程已顺利投入春耕生产。”
年以来,贵州各地纷纷行动,把“旱改水”项目作为耕地提质改造的有力举措,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年7月,省自然资源厅还组织9个市(州)20个县(区)到正安实地观摩,召开座谈会通报情况、交流经验、部署推进,督促各地抓紧补充耕地问题整改,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旱改水”等补充耕地项目实施。
“零容忍”织牢耕地保护网
年11月,石阡县法院对龙井乡宴家湾村一处违法占用耕地建设的废旧回收站进行了强制拆除,经过6个多小时施工恢复了耕地。
经查明,黄某违法占用耕地用于修建回收站及其他设施,由于不积极履行恢复耕地义务,石阡县自然资源局向当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顺利对废品回收站完成强制拆除。
面对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我省始终实行“零容忍”,并加快完善制度规范和常态化执法监管,织牢耕地保护网。
去年8月,结合我省实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联合制定了13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措施和耕地“进出平衡”实施细则,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去年11月,我省最新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
据了解,国土空间规划中,去年,我省实际划定耕地保护任务.97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6万亩,占现状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的90.03%。
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省将继续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严守耕地红线,让每一片土地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
保持水域生态平衡
珍稀鱼苗放流北盘江
3月2日,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北盘江光照电站库区左格码头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共向北盘江流域放流鱼苗14.7万余尾。(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谢巍娥王瑶)3月2日,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北盘江光照电站库区左格码头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共向北盘江流域放流光倒刺鲃、白甲鱼等鱼苗14.7万余尾,旨在保持北盘江流域生态平衡,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
“水电站不只管发电,还肩负着保护生态的重要责任。”黔源电力党建部主任张加磊说,公司在开发清洁能源的同时,每年3月和10月都会在北盘江光照、董箐、马马崖库区举行增殖放流活动。
为保证北盘江鱼类顺利生存、产卵、繁殖,北盘江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于9年底投入运行,由黔源电力负责运行管理。通过收集、分拣暂养以及保护放养,每年专门培育珍稀及特有保护鱼苗放流,对北盘江流域水生生物进行生态补偿。
据介绍,增殖放流站内采用循环集约化养殖为主、流水养殖为辅的养殖模式,配有亲鱼养殖池、孵化及鱼苗培育车间、鱼种培育车间、生物饵料培育池和养殖蓄水池。
“我们放流的鱼类,亲鱼必须是本水系原种,放流的鱼苗,是原种子一代,外来物种及杂交物种不能进行增殖放流。”增殖放流站负责人杨昌齐说,目前已累计向北盘江流域投放万余尾珍稀及特有保护鱼苗。
当天,来自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黔源电力的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我给大山当医生14年”
——记贵州省地矿局地灾防治高级工程师徐一帆
人物简介:徐一帆,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大队地灾设计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生态修复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多次主持、参加、独立完成各类项目余项,范围涉及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土地复垦、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勘探及工程爆破等领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
“大山深处留下你的足迹,百姓家里烙印你的面容;临灾避险有你的付出,地灾抢险有你的不懈……”。在贵州地质系统内部,一首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主题的歌曲《守护》被地质队员们争相传唱。歌曲的作者,正是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大队地灾设计中心副主任徐一帆。
年出生于贵州纳雍的徐一帆,2年考上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6年考上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9年,硕士毕业后的徐一帆成了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大队的一员。工作期间,无论从事大小项目,他都坚持从细节抓起,将工作做到最好,如今的他,已从彼时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高级工程师。
作为一名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徐一帆认为,生态修复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环境修复治理与植被重新构建的目的是美化环境,从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人民幸福指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他心中,这才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意义。
徐一帆决定利用自己所学,回报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纳雍县地处山区,境内山高坡陡,许多地方沟谷纵横,切割较深,落差较大,从而使这里成为滑坡和崩塌的一个重灾区,严重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担任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师一职,其工作难度和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背上装满工具的背包,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前往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实地勘测……这是徐一帆的工作日常。到达山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之后,徐一帆开始布置工作任务、交代注意事项、观察、测量、记录,工作有条不紊,丝毫不敢松懈。
“生态修复对于我们来说,医院看病,主治医生根据病情开具不同的诊断书,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徐一帆说,有时候自己更像医生,每一次地质勘测更像是在为大山“看病”。
今年是徐一帆工作的第14个年头。
14年来,他已主持、参加、独立完成各类项目余项,范围涉及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土地复垦、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勘探及工程爆破等领域。
雨水时节,山路泥泞难行,摔倒、受伤时有发生。但对徐一帆来说,脚下跋涉的是信念,肩上扛起的是责任,“未来,我仍会背起行装,攀上层层山峦,继续为大山‘把脉’。”
新修订的《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施行
本报讯(记者金秋时)3月1日起,新修订的《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适应当前国家关于更高水平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新要求,与新修订的土地管理上位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将更好地服务保障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新修订的《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分为总则、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建设用地使用和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共9章63条。
《条例》进一步强调了全社会都应增强珍惜土地、节约土地、保护耕地、依法用地的意识。强化了坚决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持续强化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细化征收土地程序,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强化“放管服”改革,下放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权限;优化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鼓励盘活利用合法取得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的合法住宅;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进行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将面临处罚。
《条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厘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土地管理中的权责界限,细化落实上位法有关授权要求,切实解决了我省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体现“保护优质耕地,科学利用山地”,实现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的立法目标。
全国林草系统表彰先进
贵州多个集体和个人获荣誉
本报讯(记者王远柏)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草局决定,授予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97个单位“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授予杨友海等名同志“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授予黄三祥等名同志“全国林草系统先进工作者”。
此次表彰,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局、福泉市林业局、六盘水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伟、兴义市生态公益林管护中心中级工李传文、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中级工乔良被授予“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杨守禄,铜仁市营林工作指导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吴宪(苗族),册亨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勇(布依族),六枝特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谌雨被授予“全国林草系统先进工作者”。
贵安松材线虫病疫区成功“清零”
本报讯(记者王剑)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年松材线虫病疫区撤销公告。贵阳市乌当区“出列”,标志着贵阳贵安成功实现松材线虫病“零疫区”。
近年来,贵阳市林业局坚持以全面实行“林长制”为抓手,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全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
实施网格化监测防扩散。充分利用市县乡村四级松材线虫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和余名护林员以及无人机遥感技术,对.49万亩松林实行松材线虫病“网格化”巡查监测,做到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处置。
强化常态化执法防输入。对全市家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开展产地检疫调查。对涉林企业和个人加工、经营、销售、使用的植物及其产品实施严格检疫监管,从源头阻断带疫植物及其产品输入,防止疫情扩散。
推动科学化防控防传播。应用检测技术开展松材线虫病采集样品和天牛活体检测。对不明原因枯死松树易造成媒介昆虫大量繁殖,开展枯死松树清理“百日攻坚”行动,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1.6万株枯死松树清理。
建立长效化机制防反弹。针对森林资源纯林面积大、林种和树种组成不优、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弱等问题,逐步对马尾松纯林进行改造,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解决防控难点、堵点问题,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林长制”专项考核内容,力争保持松材线虫病“零疫区”记录,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
年至今,贵州先后有6个地区获评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8个地区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本报特别推出“‘两山’转化优等生”栏目,聚焦这些“优等生”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转型等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成绩和感言。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是中国“天然氧吧”,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通过高位推进低产竹林改造、丰产竹林培育、月月造林等工程,赤水市竹林面积从53.2万亩发展到.8万亩,一跃成为“全国十大竹乡”之首,形成了以满山翠竹为底色的秀美生态环境。
依托丰富的竹资源,赤水市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着力打造金钗石斛、竹业、乌骨鸡三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使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成为生态工业的“绿色原料”。同时,赤水市全力推动工旅、农旅、城旅、文旅、康旅“五融合”,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荣获全国首批“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竹,是我的代名词,我是全国最大的竹乡。我将持续厚植“生态优势”,做全“生态链条”,做强“生态经济”,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努力构建起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三生空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金秋时尚宇杰
王瑶 王远柏王剑
编辑金秋时
二审王远柏
三审谢巍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