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m.39.net/news/a_6010333.html
作者:吕兆
去年秋天,陪同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到永昌县焦家庄镇河滩村拍摄,认识了毡匠老冯。老冯的家周围环境清幽,鱼塘遍布。一条小河,清澈的象婴儿的眼睛。水草、河柳、白杨、汩汩的清泉,象大自然随意涂抹的一幅油画,让人沉浸而陶醉。
老冯本名冯培义,是甘肃省省级非遗项目永昌手工擀毡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年近六旬,身体健硕,也善谈。他说,过去村里人睡土炕,羊毛毡绵软,暖和,还隔湿防潮,庄稼人离不开它。我们采访的重点,是传统手工擀毡的完整技艺。跟着镜头,听着老冯的解说,看他熟练的操作,我有幸完整地拍摄下了这项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第一道工序:弹毛。先把弹毛用的大弓挂起来(长约两米的大弓,给我一支利箭,足可弯弓射天狼),再把准备好的羊毛放在大弓下面。毡匠在胳膊上套上用牛皮和铁链做的拨子,左手握弓背,右手操拨子,右臂上下来回搏动弓弦,发出“咣当,咣当”的响声,那响声清澈激越又深沉浑厚,悠远绵长又单调苍凉。随着弓弦的鸣响颤动,羊毛被弓弦弹得疏松白净,像一团团轻絮似的白云。
第二道工序:铺毛。先在地上铺一片竹帘子,竹帘子比成品毡稍大,然后将弹好的羊毛一层一层均匀地铺在竹帘上,铺好后再用一种叫“撒把”的东西将羊毛打理得平平整整。
第三道工序:擀毡。这是最主要的一道工序,铺平整的羊毛连通竹帘子一起小心地卷起来,用两道绳子捆紧,看上去像一个圆柱体。然后浇上热水,踩在脚下来回地反复地滚动,就像厨娘擀面一样,所以叫擀毡。经反复擀后,羊毛充分地粘合在一起。擀毡一般两到三人,坐在凳子上,一边谝着闲传,一边有节奏地滚动着脚下的毛毡。那样子,不逊于世间任何一种美妙的舞蹈,也印证了艺术源于劳动的真理。
第四道工序:清洗修边。毛毡擀好后放开竹帘,出现毡的雏形,再清洗和修理毡边子。把擀好的毡放在木板上,用水浇透,然后用脚反复清洗,要洗很多遍,洗净羊毛里残存的杂质,让毡更瓷实精致。然后再用特制的尺子,将毡的边子修理得整整齐齐。经过这些复杂的工序,一条又白又净的毛毡就做成了。这样的毛毡你一看就有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艺术源于生活。我感叹劳动者的创造,也感叹生活的多变。过去农村穷,家家睡土炕,毛毡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家庭财富的象征,富人家毛毡一层摞一层,有些人却一辈子也睡不了一条新毡,有些人家则干脆直接睡在土炕上。
而今,长弓仍在手,擀毡已难寻。随着乡村的大发展,对一些老物件开始慢慢淡忘,连那袅袅的炊烟,也正在成为历史。琳琅满目的各式床垫,花色繁多的床第用品,却远没有了记忆中的毛毡那样,保暖防潮,又让人心里温馨而踏实。因为这样的毡,散发着“故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