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正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0/9084445.html
我们先搞清楚元朝究竟有几个都城:
首先是大都,这是大家都清楚的,大都的位置也就是如今的北京。
其次是上都,这是元朝的第一个首都,后来到了大都以后,这里就成了陪都。位置在如今的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里的地方。
再者是中都,这是忽必烈的曾孙元武宗海山下令建造的行宫。位置在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
因此从地理位置来看,元上都是最北边的一个都城。所以当元顺帝从大都跑路的时候,首先选择了上都,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当时宦官赵伯颜不花得知元顺帝要跑路,哭着喊着表示:老大,咋能跑路呢?天子不应该死守国门吗?
元顺帝倒是很无奈地摇摇头:不好意思,我可不想成为宋徽宗、宋钦宗。
于是一溜烟功夫,元顺帝便带着皇太子、后妃等多号人跑路到了上都。之所以没有继续往北,那是因为元顺帝还想着恢复自己的基业。
公元年,元顺帝北逃,元朝自此灭亡。元顺帝在北方的新政权,史称北元。那么为何此后元顺帝能在1年多时间里,连续发动三次卷土重来的战争呢?
一、简单介绍一下元顺帝主导的这三次卷土重来。
第一次卷土重来,太原之战。
这是元顺帝跑路后的4个月左右,当年11月份,扩廓帖木儿(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王保保)带兵出雁门关,打算从河北张家口一带直奔大都而来。
王保保前脚刚走,徐达就判断形势,认为太原空虚。而且当时北平(前元大都)有大军镇守,必然无恙,因此徐达打算直奔太原,断了王保保的归路。哪怕王保保中途回援太原,徐达也可以围城打援。
因此,徐达大军越过固山,直奔太原。王保保走到石家庄后,才发现老巢太原被人给偷了,二话不说就回来救援。
徐达本打算和常遇春合伙偷袭王保保的时候,没想到王保保手下的豁鼻马居然偷偷派人来投降了。好家伙,千载难逢的机会,徐达大晚上立刻挑选了精兵强将,偷袭王保保大营,王保保惨败而逃,跑的时候只带了18人。
第二天大早上,豁鼻马投降,徐达顺利攻克太原。而王保保这波可惨了,手里的4万大军被徐达俘虏,4万多匹战马也都没了。
第二次卷土重来,西安州之战。
徐达攻克陕西以后,便越过了黄河,直奔关西元军残部而来。这个时候王保保正驻扎在西安州,也就是如今的宁夏海原县一带。而元朝的其他势力分别也驻扎在甘肃庆城县,他们打算在西北地区聚拢力量,发动第二次南征。
结果徐达得知了他们的下落以后,立刻派遣右丞薛显带着精兵迅速偷袭西安州的王保保。
王保保压根就没反应过来,看来他的情报机构太不靠谱了,以至于再次被徐达打得仓皇逃窜。这回徐达俘虏了多人,还有多辆车。
第三次卷土重来,庆阳之战。
赶走了王保保,徐达便打算集中精力围剿庆阳的张良臣。这回王保保可不答应了,欺负人不能这么欺负吧?于是王保保收拢残部,果断支援张良臣。
双方在庆阳对峙了3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王保保为了缓解庆阳的压力,派遣手下韩扎儿带兵南下,攻克了甘肃镇原县。
徐达得知以后,立刻组织了反击,将韩扎儿赶回了大漠。王保保不死心,又亲自带兵驻扎在甘肃永昌县,以此声援庆阳城。
奈何庆阳城被围时间太久,洪武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徐达攻克庆阳城。张良臣与儿子一起投井自尽。
不甘失败的王保保,包围了明朝镇守兰州的大将张温。同时明朝派出的援军都被王保保全歼。此后元顺帝去世,王保保成了辅佐元昭宗的重臣。
二、元顺帝敢于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
王保保这个人,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之为“天下奇男子”。在那种群雄并起的乱世,要没有两把刷子,还真没法入朱元璋的法眼。
很显然,元顺帝之所以还能够有卷土重来的信心,最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还有王保保这么一个有能力的忠臣。
年十月,元顺帝刚刚跑路没多久,王保保就在韩店和明军交战,同时大胜而归,明主将汤和惨败而逃。这可把元顺帝给高兴坏了,立刻加封王保保为齐王,让他收复大都。
现在你知道了吧?元顺帝手里不是完全没有筹码,王保保的战斗力其实还是很强的。如果不是元朝整体气势衰弱的话,说不定真的能够扳回一局。
除了王保保以外,当时元顺帝自认为还能调动的人马有:
第一,驻守在甘肃地区的张良弼、张良臣兄弟,他们手里还有数万大军。
第二,驻守在陕西的李思齐,手握数十万雄兵,大有割据的想法。
第三,驻守在辽东地区的纳哈出(木华黎后裔)手里也有不少兵马,而且对元朝忠心耿耿。
在元顺帝自己这儿,也有一大帮忠心耿耿的支持者,因此元顺帝天真地认为,自己手里还有雄兵数十万,良将上千员,完全可以重新夺回大都。
尤其是当时王保保挺身而出,打了一个漂亮的打胜仗,为长期萎靡不振的元朝军队,注入了一股死灰复燃的内力。可惜元顺帝高兴太早了。
总结:内耗严重,不败才怪。
其实元朝的灭亡,也是因为内耗太严重了。当初元顺帝还在大都的时候,元朝内部就已经内乱不断了,直接给了朱元璋北伐的良机。
等到元顺帝到了上都以后,手下那帮人就更加不受管束了。比如说王保保和李思齐这两大派系,压根就是谁都不服气谁,你说这事儿怎么搞?
其实元顺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收缩兵力,稳定人心,在保证北元稳定的基础上,再想着卷土南下。而不是在内部动荡不安的时候,就心心念念地想着回家,这哪里会成功呢?
参考资料:《明史》、《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