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下旬,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段金昌市的戈壁沙漠上,又一茬蔬菜陆续长熟,地里的斗白、甜菜心、娃娃菜、红笋、西兰花等青翠欲滴。 高莹 摄中新网兰州10月25日电(张婧高莹)10月中下旬,又一茬戈壁沙漠的蔬菜陆续长熟,地里的斗白、甜菜心、娃娃菜、红笋、西兰花等青翠欲滴。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段的金昌市,因地处戈壁和沙漠,自然条件严酷。但正是由于长期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加之土地没有被过度开发和使用,反而为金昌的农业生产带来得天独厚的生长优势。目前,金昌市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供粤港澳蔬菜基地之一。晨光熹微:从地头到菜筐收菜工蒙阿金来自贵州贵阳,从4月来到金昌,直到11月左右收完这里最后一茬菜,她将和工友们“转战”去往广东的蔬菜基地,继续同样的工作。“计件算工资,每天采收多公斤,装筐过秤,1个月收入在元左右。”这样的生活,对于有10多年收菜经验的蒙阿金来说,“熟练工”成为她赚取更多工资的绝对优势。图为来自贵州贵阳的收菜工蒙阿金,她在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九个井村的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里忙碌着。 张婧摄蒙阿金的工作地点在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九个井村,同她一样,常年固定时期来这里收菜的工人有人左右,她的老乡顾业淼是众多收菜工中为数不多的男工之一,其左手扶着菜根部位,右手持小刀轻轻划过,一颗颗斗白被整齐码放在菜筐中。“菜地里装筐后需要搬到地头,由转运车辆统一拉运。”顾业淼年轻,干力气活不在话下,通常情况下,他在搬运完贴有自己标识的菜筐后,还要帮助其他女工干体力活,由此获得“班长”一职的他管理40多人,“收菜工熟练程度不同,干活快慢就有差异。”他说,每班每天收菜数量在七八吨左右。双湾镇副镇长姚吉文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位于双湾镇九个井村,是年底招商引进广东从玉集团组建的一家菜业经营企业,年建成多亩的蔬菜基地,经过5年发展,这里的蔬菜连片种植面积达10多亩。日落西山:集散地“梳妆打扮”以上蔬菜被运至金昌金从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集散地”在九个井村连片流转土地,并种植露地蔬菜。无独有偶,位于金昌市永昌县的甘肃和鑫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立足于当地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已成为该市成立时间最早,销量最大的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集散地”。航拍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 高莹摄秋日,中新网记者走进和鑫源公司,几十辆从地头满载蔬菜而来的货车集中停在院子一区域,而且每辆货车四周都围满“菜工”,卸货、剥叶、包装……戈壁蔬菜在这里接受“梳妆打扮”,从“土里土气”到“穿衣戴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来自云南的吴桥飞手法娴熟,娃娃菜从货车上卸下来“堆成山”,她就负责挨个裹上包装纸。今年是她在这里打工的第3个年头,每天包装60多筐娃娃菜获取元工资,对此收入甚是满意的她还叫上丈夫也来这里当“菜工”,夫妻俩月收入1万多。上述2个规模较大的“集散地”不仅惠及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菜工”,还让金昌本地人也享受到了“家门口打工的红利”。永昌县人王兰苹今年48岁,家门口打上工的她将家里12亩地全部流转给和鑫源公司,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种植基地的一部分。披星戴月:“0℃睡一觉”就出发经过一道道把关、查验、码放,戈壁蔬菜“装扮”起来了,它们也因此多了“精品菜”的标签,随后,“菜工”将打包好的菜箱送进冷库,库里的温度依蔬菜种类而定,一般在0℃左右。此时,冷库中的“菜工”要再次检查箱子里的蔬菜,是否合规,是否摆放整齐,同时,还要放进适量冰袋,最后封箱放置。图为金昌市永昌县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冷库中,“菜工”再次检查,并放入适量冰袋保鲜。 张婧摄和鑫源公司董事长杨积安说,预冷5至6小时之后,刚好距离这批蔬菜采挖24个小时,它们将“乘坐”冷链车,开启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从出发开始,在48小时之内就能到达粤港澳大湾区,进而被端上民众餐桌。这就意味着,戈壁蔬菜的“2日游”旅程也将彻底结束。“日销售蔬菜至吨,其中,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量为吨。”杨积安介绍说,公司主要经营蔬菜瓜果育苗、种植、加工、储藏、销售。目前推广种植的娃娃菜、甘蓝、西芹、青笋、西兰花和马铃薯6种蔬菜经甘肃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监测,认定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金昌市位于北纬38度这条光热资源充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丰富的黄金分割线上,具有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水质好等优势,产出的农产品品质好、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特别是金昌的高原夏菜种类丰富,色泽鲜亮,香甜浓郁,富含硒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其中,以“永昌胡萝卜”“金川红辣椒”、菜心、娃娃菜、芥蓝等为代表的30多种优质蔬菜,已畅销东南亚和全国市场,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