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女皇武则天传让你看过就回味无穷

北京专科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第四章成就伟业

当武则天宣读完毕后,则天门城楼外的广场上,再一次腾起了雷鸣般的呼喊声:“大周朝万岁!”“神圣皇帝万岁,万万岁!”听着这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这位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笑了笑,她看起来仍然是那么平静而又安详。

其实,又有谁知道,就在此时此刻,武则天的心里却正在滚动着飙风迅雷、狂涛巨浪。这是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一个可以使人激动的、发狂的时刻。

平定扬州叛乱

武皇太后在接连不断地废黜太子以后,也受到了来自李家宗亲以及部分臣子的强烈谴责和质疑,甚至有人发动叛乱来反抗她的统治。此后,武皇太后为了铲除这些反抗势力,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平叛活动。

公元年,睿宗带着王公以下的文武百官在武成殿为武皇太后上尊号。自此,武皇太后亲自临朝执政,而皇帝则住在别殿,不问政事。武皇太后临朝称制后,百官朝贺。一时间,祥瑞之说甚嚣尘上。什么“瑞鸟”“瑞麟”“瑞云”全出来了,这也表示大家对她执政的拥护。

武皇太后以为自己执政已经没有太大的阻力了,谁知才高兴不多时,就杀出个程咬金来。原来嵩阳令樊文又献了一块“瑞石”,武皇太后拿着这块玉石让百官观赏。尚书左丞冯元常上书说这是谄谀欺骗的说法,武皇太后意识到朝廷中还有一部分人对自己执政不满,于是便把冯元常赶到陇州做刺史去了。

武皇太后临轩执政后,将大唐的旗改为金色,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官名进行了一次大改换,官服也改了颜色,其官职也做了一些更改: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依次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改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增加一个右肃政台。其余的省、寺、监、率名称,都按各部门的职权另改名称。

正在此时,一件叛乱事件也发生了,而发动这场叛乱的就是扬州大都督李勣的孙子李敬业。

李勣是高宗时期的老臣,为高宗和武皇太后的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器重。但是李老丞相的孙子却不怎么争气,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贪赃枉法,后因东窗事发而被贬职。现在,他打着恢复李氏江山的旗号,聚众谋反。

此外,参与这次谋反的还有一个叫魏思温的监察卸史,这个魏思温也是因为犯法而被贬为了盩厔尉,他有些政治头脑,也因此成了这次叛乱的“军师”。

按照李敬业和魏思温事先商议好的计策,先让同伙监察御史薛仲璋请求出使江都,等薛仲璋到了江都后,再让韦超告发扬州都督长史陈敬之谋反。

这样一来,薛仲璋便可以利用中央派遣出使御史的身份逮捕陈敬之,薛仲璋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扬州。薛仲璋等依计行事,果真掌握了扬州的军权。接着宣布叛变,改回嗣圣元年中宗的年号。

武皇太后千方百计想要杜绝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些人果然还是打起了儿子的旗号来反对自己。叛军找了一个酷似李贤的人来冒充已死的太子。他们到处宣扬李贤并没有死,而是逃到了扬州,在扬州招兵买马,任命李敬业为上将军,兼扬州大都督。

紧接着,李敬业还在扬州设立了三个府衙——匡复府、英公府、扬州大都督府;又任命了一些官员,其中最著名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他写了一篇留名千古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大肆宣扬武皇太后的罪行,并且号召人们反对她执政。

武皇太后对叛乱是有所准备的,当听到扬州发生叛乱时,她并不十分惊讶,认为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当她读到骆宾王的《讨武氏檄》后,还大赞骆宾王才学渊博、妙笔生花。

武皇太后曾说像骆宾王这样的人不用,是我们帝王的过失,可见武皇太后的帝王之器是多么宽大呀。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候,还能为敌人送上赞美,这是需要胸怀和智慧的。同时,对于武皇太后的泰然自若,大臣们也是从心底感到佩服的。

武皇太后在赞美完了骆宾王之后,便放下手中的檄文,命令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领兵三十万前往讨伐。她认为这样还不能彰显出自己的威严,于是又罢免李勣的官职,之后还派人挖了李勣的坟墓,捣烂了他的棺材,接着又恢复了李勣的原姓,她要让天下人看看反叛自己的下场。

李敬业不通兵家之事,临到阵脚便六神无主,只好找大家来一起商议该怎么办。军师魏思温说:“您还是以匡扶李室为名,率领着众人击鼓行进,直捣东都洛阳。这样的话,天下人就知道你是为了李家江山在打拼,那么就会群起响应。”

薛仲璋不同意出兵洛阳,他坚持守住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再渐渐向北进军。魏思温反驳说:“山东有粮有兵,就等着我们到那里去呢!如果不趁着这个形势立功,而是自顾自地保存已有的领地,那么,起兵的人听了,谁还会响应我们呢?”

李敬业没有谋略和胆识,因而他没有听取魏思温的建议继续进攻,而是兵分几路攻占江都周边的地区。魏思温叹了口气说:“兵力集中力量就会强大,分散了就会弱小。敬业不渡过淮河,收取山东进而夺洛阳,我们的失败就在眼前了。”之后,李敬业带领着叛军主力攻下了润州。

驻守润州的是李敬业的叔叔李思文,李敬业原本想拉着李思文一起造反,但是,却被李思文拒绝了。接着,他又向武皇太后告急。李敬业占领润州之后,魏思温提出用李思文的脑袋祭旗,李敬业不肯。润州司马刘延嗣被抓后,李敬业要杀了他,魏思温说这是他的旧相识请求赦免其死罪。就这样,两个人都被关进了大牢之中。

李孝逸的大军赶到后,李敬业着急了,赶忙从润州退出来守江都。他在高邮县屯兵,命令自己的弟弟敬猷守卫淮阴,韦超、尉迟昭守卫梁山。

李孝逸因为初战失利而不敢再继续进攻,这时,担任监军的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对李孝逸说道:“现在天下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原本天下太平,是贼子先叛乱,搅动得天下不安,人们都盼着尽快平定叛乱,而今将军只守不攻,不是令天下人感到失望吗?如果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情,必定会改派其他的将军前来剿灭叛乱,这时,将军你又打算怎样去应对呢?”

李孝逸一听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心想如果我在这里不进攻的话,朝廷也迟早会知道,到时我就没法交代了呀!于是,他便下令进攻,结果斩杀了叛将尉迟昭。

十一月,武皇太后果然派了左鹰杨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统领大军增援李孝逸。李孝逸听到这个消息后,再次攻打梁山,而叛将韦超却坚持不迎战。李孝逸拿不定主意是攻还是战,大家便在阵前开始讨论起来。

魏元忠建议先攻打李敬猷,其他将领不赞同这样做,他们认为要先进攻李敬业。魏元忠说:“我们应该先进攻李敬猷,李敬业人多,又凭着显要的位置死战,如果我们失利,那么就危险了。李敬猷没有什么能力,根本不懂打仗是怎么一回事,再加上势单力薄,大军一到就会被攻克,因此李敬业必定会想办法来救自己的弟弟,到时必定来不及。现在我们舍弃好攻的,去攻打难攻的,是下策啊!”李孝逸听了魏元忠的意见,先攻打韦超,然后攻打李敬猷,李敬猷大败。接着,挥军进攻李敬业。

李敬业借着河水死守,李孝逸几次攻打都没有成功,就想退到石梁。魏元忠接着劝说:“这个时节芦苇都干了,又是顺风,不如用火攻,此时是不能后退的。”李敬业的军队此时也筋疲力尽,失去了斗志。后来,李孝逸又采用了火攻的计策,因而将李敬业的大军烧得七零八落。

李敬业一看大势已去,于是率领着轻骑兵进入了江都城,带着一家老小准备从润州入海,投奔高句丽。结果逃到了海陵界,被大风阻住,无法渡海。其他的将领看到没有什么希望了,便杀了李敬业和李敬猷兄弟。随后,他们便带着李敬业和李敬猷的头去投降。而叛将唐之奇、魏思温也被活捉了,只是骆宾王下落不明。直到此时,李敬业的叛乱终于被平定了。

武皇太后平定了李敬业的叛乱后,紧接着便对李敬业一家进行了处置。只有李文思被留了下来,并提拔为司仆少卿,赐武姓。

平定李敬业的叛乱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而且战争只在扬州和楚州范围内进行,因此对百姓并没有构成很大的危害。大唐的安定以及社会经济生活还在继续发展着。

武皇太后之所以能平定李敬业的叛乱,与中下层的官员和百姓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她在位时所实行的政策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拥护。扬州叛乱平定以后,武皇太后的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

清除宰相裴炎

在武皇太后时期,对于那些阻碍她发展的人,她必然会采取一些手段,因为她掌权的行为是不允许别人来侵犯的。

裴炎是绛州闻喜人,自幼勤奋好学,在弘文馆学习期间,一直都十分刻苦。每到节假日,当同学们都外出游玩时,他却留在弘文馆里读书。

老师很喜欢他,想直接推荐他去做官,裴炎却推辞说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到位,还想多学一些东西来充实自己。其实,他是想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政府部门。后来,他经过一番拼搏,一下子“明经及第”走上了仕途。

裴炎先在濮州做司仓参军,也就是管理粮食的官。后来被调进京城,担任御史、起居舍人等职。这些职位虽然都不是重要的职位,但是与皇室的接触机会比较多。

因为有了接触皇帝的机会,所以他的才能很容易被发掘。那是在公元年,他被封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衔,并且成了当朝的宰相。

后来,裴炎还当过侍中和中书令。他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是,他的不足之处就是为人太骄傲了。也正因为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很容易得罪人。裴炎的祸端也就是因他这种性格而造成的。

公元年,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打败了反叛的突厥,招降了可汗阿史那伏念。裴炎却说伏念是在大军威逼下“计穷而降”的,难保他以后不再反叛,于是坚持要把他给杀了。

裴炎的行为让裴行俭大丢面子,因为裴行俭曾经保证不杀伏念,也因此而没有得到赏赐。裴行俭是代表国家许下的诺言,而裴炎却违约把人给杀了。高宗和武皇太后也没办法,反正是个败军之将,又是个突厥人,杀就杀了吧,难道还因为一个叛将得罪自己的大臣不成。但是此后,高宗、武后和裴行俭都对裴炎的行为感到不太满意了。

裴炎当了宰相以后,倒是得到了高宗的信任。公元年,高宗去东都洛阳,留下太子李显守京师长安,特命裴炎协助太子处理政务。

第二年,高宗病重,又让裴炎护送太子到东都来探候。临终前,高宗还命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辅政大臣,这可是再大都没有的信任了。中宗继位后,裴炎作为“顾命宰相”更是权高位重。

高宗死后,宰相裴炎做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高宗曾经有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所以裴炎在高宗死后第三天,也就是太子在灵柩前即位后第二天上奏说,嗣君没有被正式封为皇帝,也没有听政,不应该“发令宣敕”,所以建议一切政令从武皇太后出。

裴炎的建议是不是武皇太后指使,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建言对武皇太后却是十分有利的,于是,她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国家大事的决定权,也正因为这样,武皇太后对裴炎感恩不尽。

裴炎因为受到武皇太后的重用而越发骄傲起来,在废掉中宗之后,她曾经要“追王其先”,也就是要追封武家的祖先为王,并建立“武氏七庙”。裴炎知道后却对武皇太后说:“太后是天下的母亲,应该大公无私才对,不应该偏向自己的亲族。而且,您也应该吸取汉朝吕后家族的教训才是呀。”

武皇太后不以为然地说道:“吕后把权力交给在世的吕氏亲族,所以导致灭族的后果,现在我只是追封武家已经故去的祖先,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裴炎还是不依不饶地说:“我们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能让小事演变成大害呀。”

武皇太后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也没有办法,裴炎位高权重不能硬碰硬,只好暂时偃旗息鼓。之后,她便对这位老臣产生了一些反感。此后,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武皇太后怀恨在心。

原来,在当武承嗣劝说武皇太后杀死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人,以慑服李家宗室、扫除掌权的隐患时,裴炎当庭力争坚决不同意。此事又不了了之,武皇太后觉得自己的权力已经受到了制约,心里极为不快,于是就想除掉裴炎。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此时的裴炎却感到武皇太后的权力在慢慢地走向巅峰,他又是顾命大臣,于是极想限制武皇太后的权力。就在李敬业扬州发动叛乱的时候,裴炎觉得时机到了。于是,他想逼迫武皇太后还政。武皇太后见裴炎对扬州叛乱的事一味不作声,便忍不住问他怎么平定战乱。

裴炎说道:“皇帝没有亲自执掌政权,才会给这些贼子们留下犯上作乱的借口。如果太后肯将国事交给皇帝处理,叛乱也就平息了。”

武皇太后听后并没有说些什么,暗地里却指使监察御史崔詧上奏指控裴炎,说道:“裴炎身受顾命之托,大权在握,现在发生叛乱却不赶紧想办法讨伐,反而要逼太后归政,这其中一定有阴谋啊!”紧接着,裴炎被逮捕入狱。

通过裴炎的一系列行为,武皇太后逐渐意识到必须要铲除裴炎,才可以一直掌权,她发现自己无论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政治,都无法摆脱臣子的限制和非议,除非自己称帝。想想这些年为李家江山所做的种种贡献,也够还高宗对自己的恩情了。自己儿子又不争气,自己称帝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此时,武皇太后称帝的心已经蠢蠢欲动了。

朝中有很多大臣都在为裴炎求情,但是武皇太后还是决心要除掉他,于是给他定了个“谋反”的罪名。有人说,裴炎是参与了谋反,也有人说是武皇太后的故意陷害。但是,不管怎么说,武皇太后是一定要除掉这个反对自己的人才肯安心。

裴炎在死之前,依然不改本性,坚决不向武皇太后求饶。裴炎死后,他的家人都被流放到了荒远之地,家也被抄了。据传,他家连价值一百斤粮食的钱财都没有。这些足见裴炎是个清官,但是他却成了武皇太后的政敌,武皇太后对他是不会手软的。

裴炎的侄子太仆寺丞裴伷先,此时刚刚十七岁,在流放前请求见武皇太后一面,武皇太后答应了。裴伷先见到她时,说道:“我是为太后您着想啊!我不敢鸣冤。太后您是李家的媳妇,先帝驾崩后也一直是由您在把持朝政,驱逐李家宗室,提高自己娘家人的官位。我伯父忠于李室江山,却被说成谋反,连累家人。我是在为您惋惜啊!你应该早点把权力交给皇上,否则如果天下大乱了,您武家一族都保不住了呀。”

武皇太后听了这话,气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她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裴伷先句句点在了她的痛处上。这些话使她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于是,她命人把裴伷先拉出去打了一百大板,然后流放到穷乡僻壤。

裴炎的死使武皇太后称帝的障碍扫除了一半,此外,通过这件事情,又进一步让她充分认识到了称帝的必要性。接下来,武皇太后就要向她的皇权进发了。

平定诸王叛乱

公元年正月,基于朝臣对自己的不满,武皇太后下诏复政于皇帝,不再临朝称制,让睿宗自己处理国家大事。但是,睿宗却坚决不肯,于是还是由武皇太后继续临朝听政。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垂拱四年,武皇太后开始了做皇帝的试探。她先在洛阳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座庙,接着又提议为武氏的先人立庙祭祀。

司礼博士周悰知道武皇太后的意图,便上奏说武氏祖宗立七室,降唐皇李家的祖庙为五室。如果大臣们没有异议,就意味着武氏取代李氏不会有人反对了,如果有人反对,那么还要静候时机才行。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反对,春官侍郎周大隐上奏劝止说:“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之义。今周悰别引浮议,广述异闻,直崇临时权仪,不依国家常度。皇太后亲承顾托,光显大猷,其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应辄有变移。”也就是说,按照传统的礼制天子才可以有七座庙,诸侯有五座庙,你这是改变传统,不按常理出牌,你们家族的荣耀与诸侯等同就已经很好了,国家的宗庙是不能有所变动的。

之前,更为强烈的反对之声是江陵人俞文俊的言论。早前曾传说,雍州新丰县东南有山涌出。大概情形是新丰县的山在一夜雷雨之后,突然长出一座三百尺高的山来。

武皇太后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造势机会,便将新丰县改为庆山县,人们为了迎合她,纷纷向她表示祝贺。俞文俊却上书说,这不是吉兆,是凶兆,是“以女主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而山变为灾”导致的,并劝告武皇太后赶紧退位,不然将有祸患产生。武皇太后本来想借机造声势,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没过几天,宰相刘祎之又传出了不和谐的音符。刘祎之不是一般的朝臣,他是武皇太后一手提拔的宰相,可以说是她阵营里的人。刘祎之是她“北门学士”的中坚力量,后来被提升为了朝议大夫、中书侍郎兼豫王会司马,因为偷偷跟随姐姐看望荣国夫人而被贬职流放。

几年后,武皇太后把他提拔为校检中书侍郎,并且成了她的亲信,仕途顺畅,直到坐到宰相的位子。特别是裴炎被杀后,朝中大臣对武皇太后的反抗情绪越发增强,于是她更偏向于营建“北门学士”这样的堡垒。

武皇太后为成为女皇做准备时,心腹刘祎之在背后议论起武皇太后来。有一次,他在与凤阁舍人贾大隐谈话时说:“太后可以废掉昏庸的皇帝,另立圣明之君,也用不着自己临朝亲政啊!还不如把权力还给皇子,这样好安抚天下人的心。”

贾大隐把他的话秘密地告诉了武皇太后,武皇太后听后大为不悦,心想:我好官、好禄、好对待,你不帮我说话也就罢了,还背后议论我的是非,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于是,武皇太后对周围的人说道:“祎之我所引,乃复叛我!”正在这个时候,有人向皇太后奏报说,刘祎之收受了归诚州都督孙万荣的贿赂,又与许敬宗的妾私通,武皇太后便以此为由派肃州刺史王本立调查刘祎之。

当王本立向刘祎之出示太后的敕令时,刘祎之竟然胆大妄为地说道:“你没有正统的皇家命令,凭什么查我!”王本立没有办法,只好用刘炜之的话回去交差。武皇太后听了王本立的奏报后,更加生气了:连我自己提拔的人都这样看不起我,我真是枉费了心血啊!接着,她便下令逮捕刘祎之入狱。

当李旦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便向武皇太后求情,武皇太后一想刘炜之是李旦的老师,认为刘炜之要太后归政是个大阴谋。于是决心铲除刘炜之,以绝后患,结果刘炜之被武皇太后赐死在家中。

在朝在野、正面侧面所发出的反对之声让武皇太后看到了自己称帝的阻力,但是她不怕这些阻力,权力的欲望使她越挫越勇。垂拱四年四月,又有一个叫唐同泰的人给武皇太后进贡了一个“瑞石”,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武皇太后得到这块石头后,开始用这块石头做起了文章。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宝图”,实际上也玩了陈胜、吴广的把戏,说自己称帝是受命于天之类的。接着,武皇太后又下诏书要亲拜洛水,去接受上天的授图;并去南郊祭祀昊天,表示对上天的谢意,然后又搞了一个盛大的典礼,为自己即将称帝做宣传。

典礼这一天,武皇太后带着文武百官以及京外奔赴京师的各类官宦,到洛水举行拜洛受图大典,完成后又去南郊祀天,祭罢天又御临明堂和大臣们见面。这个活动完成后,大臣们给武皇太后一个“圣母神皇”的封号,实际上这意味着是皇帝的称呼了。

武皇太后非常高兴,再次大赦天下,把“宝图”重新命名为“天授圣图”,而“宝图”的出处称为“圣图泉”,把出石那个县改名为永昌县,还把首先发现瑞石的汜水改为广武,把洛水命名为永昌洛水,再封洛神为显圣侯。同时,还禁止在洛水打鱼、垂钓,四时祭洛水。

紧接着,武皇太后又改嵩山为神岳,封嵩山神为“天中王”,拜嵩山神为太师,加拜神岳大都督;同样,也禁止在嵩山放牧、砍柴、采集野菜等。武皇太后为自己称帝做了一番宣传,经过这番预演,天下人都知道武皇太后已经是实质上的皇帝了,接下来,就只有称帝这一步了。

就在“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出现的时候,身为太子通事舍人、郝处俊的孙子郝象贤的仆人告郝象贤谋反。郝处俊是高宗时的中书侍郎,在高宗想要让当时的武后摄政时,郝处俊便以“杜祸乱”为由警告高宗,因而使那时的武后没能摄政,同时,也使得朝中大臣的反武气焰高涨起来。

武皇太后一听谋反的是郝处俊的孙子,便命令酷吏周兴审理这件案子。因为郝处俊一直都反对武皇太后掌权,他的孙子再一谋反,武皇太后便更加不留情了。

郝氏家族宗亲也有在朝中做大官的,因此,经过郝处俊家人、亲戚的周旋,监察御史任玄殖对武皇太后说道:“郝象贤没有谋反的迹象。”武皇太后以为任玄殖与郝象贤是一个鼻孔出气的,便罢了任玄殖的官,维持原来关于郝象贤的判决。

郝象贤在临死之前,痛骂武皇太后,把一切肮脏、污秽的语言全都用在了她的身上。不仅如此,他还夺过围观人的大棒狠狠地抽打刑官。金吾卫士见事情不妙,便将他团团围住,用乱刀砍死。武皇太后听说后怒发冲冠,下令将郝象贤肢解,刨郝家祖坟、毁掉郝家先人的尸体。

武皇太后在处理郝象贤的时候,心里十分明白,这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猛烈的暴风雨就要到来了,而这场暴风雨的发动者很可能就是李家皇室。

之前,武皇太后没有称帝的决心,江山在形式上还是李家的,自己一旦称帝,就意味着江山易主,这是任何一个皇室都没办法漠视的,李家人一定会闹出乱子来。

果然,不出武皇太后所料,李家的人开始大造谣言,煽动反武情绪。大概就是说:武皇太后已经在策划改朝换代的事了,等到改朝换代的那一天一定会将李家宗室清理干净。天下的人对李家宗室抱着同情的态度,也相信武皇太后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就比较容易被煽动起反武情绪。

最能被激发的自然是李家宗室。李渊的子子孙孙加起来有很多,他们拥有庞大的封邑、众多的奴仆,如果他们要反就很不容易对付了。武皇太后要改朝换代,一是要牵扯到祖宗的江山,更重要的是还要牵扯到自己一方的利益,因此,他们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这个更大的动作,没有让武皇太后等多久就发生了。参加皇室叛乱的人员有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豫州刺史越王李贞、通州刺史黄公李襈等。他们在河北、四川、陕西、河南、山东都有自己的封地或势力,他们的行动也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

事情是先由黄公李襈发起的,他写信给越王李贞,告诉他武皇太后要图谋李室江山,如果不赶快行动的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接着他又制造了睿宗皇帝的玺书,并派人送给琅琊王李冲。

信是以睿宗的口吻写成的,其意思是说:“我被软禁起来了,各王要发兵来救我啊。”

李冲心领神会接着伪造睿宗的书信,说道:“神武想要把李室江山传给武家人。”就这样,你来我往,李家宗室暗地里便串联了起来。但是,因为各王相距较为遥远,又没有现代化的通信设备,所以联络起来也较为费力和费时。也正因如此,这件事情的保密工作很难做好。

琅琊王李冲派长史萧德宗招兵买马的同时,分别联络了韩、霍、鲁、越诸王和贝州刺史纪王李慎,商议同时起兵向洛阳进发。可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还没有起事,消息就被武皇太后探知了,于是,她立即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李襈家宗室。

丘神勣先率军讨伐山东的李冲,在丘神勣的军队还没有到达山东的时候,李冲在山东起事了。他本想渡过黄河攻打济州,于是先攻打博州的武水县,武水县县令郭务悌听说李冲反叛后,急忙派人向魏州求援。博州莘县县令马云来与郭务悌一起死守城门,抗击李冲。

李冲只好用草车堵住南门,采用火攻的方法攻城,结果因为风向骤变,反而把自己的人马给烧了。李冲没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退了下去。正当李冲焦头烂额之际,让他更为生气的事情发生了。他手下的将领董玄寂对士兵说:“琅琊王这是造反哪!”其中含义也就是说,上天都不愿意帮助他。

李冲十分生气,于是杀死了董玄寂。董玄寂一死,士兵们便更加不愿听从李冲的指挥了,纷纷作鸟兽散。这时,李冲只剩下了几个家丁,无奈之下便返回了博州。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却被博州守城门的侍卫给杀了。

当丘神勣带兵到达博州后,官兵素服出迎,结果全部被丘神勣杀死,博州城内千余家被迫害,其手段极其残忍。

越王李贞知道儿子李冲起事后,也在豫州起兵响应。李贞比他儿子强,攻占了上蔡县城。九月的时候,武皇太后派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带领十万大军讨伐叛乱。

李贞知道自己儿子在博州被杀后,欺骗大家说:“琅琊王已经攻下了魏州等地,现在已经拥有二十万大军,就快赶到我们这里了。”他这样说其实是为了安抚士兵,不让他们退却。接着,他又加封了一些官衔以便激励手下的将士。

当崇裕率领大军到豫州城东时,李贞派自己的儿子李规出战。可是,李规一上场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李贞害怕了,紧闭城门只守不攻。当朝廷大军兵临城下时,李贞竟然偕同自己的妻儿自杀了,平定李贞的叛乱只用了十七天时间。其他的宗室听说李贞父子惨败的消息后都没了勇气,还没有与朝廷的军队正面交锋就溃散了。

后来,武皇太后派监察御史苏珦去处理这批叛贼。苏珦审问了叛贼以后,对武皇太后说找不到他们叛乱的证据。武皇太后知道苏珦不具备查案的能力,便改换了周兴问案,派苏珦做河西监军。

周兴是酷吏,案子到了他手里,不用费口舌,只要费手脚就能够审理出来。周兴把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勣等人一起抓到洛阳,逼他们自杀结案。武皇太后知道结果后,也没问审案经过,就下令将叛乱者的亲族、同伙全部诛杀。同时,她还下令将诸王的姓改为“虺”,也就是毒蛇的意思。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