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祖国镍都建设美丽金昌访金昌市委书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祁小松摄

被紫金花海包围的镍都

本报记者赵吉仁何成军

9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兰州举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金昌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金昌市委书记王建太、市长杨建武就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金昌市缘矿兴企、因企设市,甘肃省最大的国有企业——金川集团公司就在金昌,请介绍一下金昌市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地企融合提升工业强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王建太:金昌从诞生之日起就与金川公司唇齿相依、融合发展、融为一体。从建市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金昌的发展史就是金川公司的成长史,是一部科技创新的进步史。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金昌的质量变革、效力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我们的自身发展能力,也提升创新力、竞争力。一是得益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专家院士倾力帮助、有力指导;二是得益于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持续开展科研攻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57家,金川集团公司铜的品位已达到7个9,镍的品位达到5个9,这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羰基镍生产技术解决了困扰50多年的难题,通过联合攻关,我们现在是世界上掌握这项技术的第三个国家。正因为平台建设和科研攻关,金昌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三是得益于持之以恒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目前培育国家级新技术企业22个,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和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形成,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动力。去年,金昌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25件,居全省第3位。

在协调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方面,我们主要抓了环境优化、要素配套以及运行畅通三个方面。去年我们实行以产业链为单元的运行调度长制度,成功盘活总投资51亿元的氯碱化工产业链,以产业链条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循环产业体系,做到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和园区大循环;加快发展十大生态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

此外,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拓展战略空间。抓基地建设,抓信息港,抓平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去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亿元,占全省的33.2%,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完成72.48亿元,占全省的38.5%。

今后我们将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加快发展十大生态产业,着力创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金昌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金昌市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杨建武:金昌市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振兴”的部署要求,做实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

我们重点围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新定位,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开发“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农产品,农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高,特色品牌优势凸显。“金昌高原夏菜”“永昌羊肉”“瓷疙瘩”双孢菇、“永昌胡萝卜”、“思域”富硒大麦茶、“盐滩青”萝卜、“贝贝南瓜”、“元生绵羊奶”等农产品成为区域特色品牌。永昌县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行列,金昌市成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其次,乡村人才也在不断聚集。实施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努力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有一大批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施展才干。

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三大革命”和农村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三大专项行动”,下功夫清除村庄垃圾、拆除危旧房屋、新建改建农宅。

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万元,是年的36.29倍,年均增长6.7%。与此同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是年的96.8倍,年均增长13.2%。

记者: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来看,金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建武:金昌市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下功夫。

我们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80%以上,今年1-8月份民生支出达34.8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81.1%。

全市教育基础设施日益健全,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永昌县、金川区于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12%。

健康金昌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医疗卫生改革成效初显。

社会保障更加牢靠,截至年8月底,金昌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参保率达98.39%,真正形成了以“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福利事业等方面,都有了较完善的体系。

在住房保障方面,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截至年底,全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1.95平方米,户均住宅套数1.31套。农村住房保障方面,加大农村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住房条件和发展环境全面改善。

这些年来,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建成金昌大剧院、市博物馆、市传媒中心、市图书馆等一批高标准文化设施,市、县(区)“三馆”拥有率均达到%,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年金昌市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场(次)以上。培育打造了百姓大舞台、大剧院演出季、百姓文化大讲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民生保障。

记者:金昌作为甘肃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请谈一谈在巩固创建成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王建太:金昌早在年就开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年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以第10名的成绩捧回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后,年又蝉联这一殊荣。成功创城之后,我们以“让城市有朝气,让群众生活更舒适”为目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效,努力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我们一手抓生活环境优化,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路网、排污管道、供水管线、天然气管网等工程,扎实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点地段环境清理整治,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绿化覆盖率达到37.62%,人均占有公园绿地超过20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每一张城市名片的获得,都是金昌城市形象和品位的一次显著提升和软实力的不断升级。

我们一手抓文明素质养成,坚持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文明创建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大力宣传“大国工匠”等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持续深化文明创建。

我们探索推行“道德银行”。借鉴银行金融存兑模式设立21家“道德银行”,吸引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储蓄”道德,获取“道德积分”,以服务回馈、兑换小礼品等方式对其善行义举褒奖激励,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累计招募注册“储户”已达多人。积极开展“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的道德信贷工程,向全市评选出的多户“星级文明户”提供无须抵押和担保的贷款万元,形成用道德“资本”换取“真金白银”的导向,鼓励人们争做“好人”。

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金昌市在乡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彩礼标准、宴请范围及奖惩规定,引导群众转变婚嫁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陈规陋习。探索设立“子女自愿交纳赡养费+财政补贴+帮扶单位资助+爱心捐助+文明股奖惩”的“孝善基金”,开展“传承孝道·为亲洗脚”道德讲堂,激发了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的正能量。

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孝道红黑榜”“好人榜”“善行义举榜”等创评活动,举办“把婆媳聚在一起互相夸奖,唠唠家常”的婆媳互夸会,通过敲锣打鼓的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挂牌表彰,把表彰会场设到群众当中,把氛围营造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受到文明启发,引领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我们坚持“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集中力量办好城镇棚户区改造、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体育惠民工程、农村改厕、“五癌”筛查等10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冬季供暖、农民工就业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民生问题,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群众从创建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形成了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生动局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