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永昌县 >> 永昌县风景 >> 永昌郡简介

永昌郡简介

涵养德性文行天下

永昌郡简介

黄会元

永昌郡.,郡治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保山坝子偏东北的隆阳区金鸡乡金鸡村。元封二年(前),汉武帝发巴蜀兵临滇,以其地置益州郡。益州郡领二十四县,不韦、嶲唐、比苏、邪龙、云南、叶楡等六县在今滇西。哀牢王柳貌内属,其地划为哀牢县、博南县,并且将原益州郡西部的六个县分离出来,合并成立永昌郡,辖八县,为不韦县、永寿县、比苏县、雍乡县、南涪县、巂唐县、哀牢县、博南县。

东汉王朝在滇西加强统治,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内属,后于永平十年(67年)置益州西部都尉,治嶲唐,镇哀牢人、叶榆蛮夷。永平十二年正月,益州徽外夷哀牢王相率内属,于是置永昌郡,罢益州西部都尉。《续汉书·郡国志》说:“永昌郡,明帝永平十二年分益州置,锥阳西七千二百六十里,八城,户三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八城为西汉时期益州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加东汉永平中所置的哀牢和博南县县治。据文献记载,当时的永昌郡地域极广,大致相当于今滇西、滇南及缅北广大地区,有户,计人,从面积上来看,永昌郡为东汉时期的天下第二大郡。

永昌郡设立之初,下统不韦县、嶲唐县、比苏县、叶榆县、邪龙县、云南县共八县,其中嶲唐为郡治。77年,永昌郡治由嶲唐迁至不韦。

此后,永昌郡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天子几度易姓,永昌郡制有存有废,辖地亦有伸缩。三国时代,永昌郡东部的叶榆县、邪龙县、云南县等县份与建宁郡的一部分被划出来设为云南郡,增加了南方的永寿县。西晋时,永昌郡辖域向南方扩张,新增了南涪县,共统辖8县,为不韦县、永寿县、比苏县、雍乡县、南涪县、巂唐县、哀牢县、博南县。大约公元年,永昌郡发生叛乱,其后郡治迁移到更为边远之地,辖区也有缩小,东晋成帝时(可能在公元年前后)朝廷又重新调整了永昌郡的区域建制,公元年,东晋朝廷放弃了对永昌郡的统治,后来的南朝政权也未重置永昌郡。然而在永昌郡最边远的区域,即今云南景洪市曾经发现公元年的东晋纪年砖。《南齐书》记载,直到南齐时期,永昌郡才彻底与中央政权失去联系,看来公元年后,永昌郡只是在中央政权的名义下被废除,在当时云南地方势力的控制下还维系了一段时间(年-约年)。

至唐宋时期,保山先属南诏,为永昌节度,继归大理,前期仍承节度,后改为永昌府。两个地方民族政权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为其向西发展的基地。元初,设永昌三千户,隶大理上万户府,后相继改设永昌府、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帅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明嘉靖三年(公元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

辛亥革命后,年废府置县,因为甘肃省金水市下有一个县的名称叫永昌,所以因城市西倚太保山而易名保山,同时在其原辖地腾冲设腾越道,辖域相当于今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7地州;年裁道设第一殖边督办署,辖12县、10行政区;年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监督;年设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保山;年改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再移腾冲,辖4县、7设治局。

年12月28日,始建保山地区,辖域甚广,共7县、7设治局,包括今保山、德宏全部及临沧、怒江一部分。保山市于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后几经调整,形成现在格局,即一区四县: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

保山由于自然的环境比较好,兰花很适宜在当地种植。所以保山人民挖兰花、养兰花、

买卖兰花成为风气。所以保山赢得了兰城的称号。

本文极具学术价值,由黄会元原创首发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