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430/73878.html
县委大院的那些年,那些事
文.王富河
我是年元月担任涉县团县委书记,进入涉县县委大院,年8月在涉县县委副书记任上,调市委政法委工作。其间,除在担任涉县纪委副书记时,年到固新镇挂职党委书记不足一年外,在涉县县委机关工作长达二十年时间。虽时过境迁,然而,当年县委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精神风貌、社会风气及人际关系等,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尤新,每念及此,仍感温馨。尤其八十年代,那些年,发生的那些事,总想用文字记录下来。
伙房门前小石桌
年底以前,涉县县委、人大、政府及政协,包括县委各部门、政府的大部分职能部门,同在城西街中段路东(现涉县第四中学对面)的一个大院内办公,也称“县委会大院”。后来随着人员的增加,机构的扩大,原大院的办公用房日趋紧张,年又在马路对面的第二招待所院内建一栋新楼(现在的涉县第四中学),年底县委及各部门搬入新楼办公。我到团委任职时,县委刚搬入新址。
县委搬入新址后,机关伙房必不可少。当时机关干部大多为“一头沉”,就是本人在单位上班,家属子女为农业户口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紧临县委北侧为印刷厂,靠近县委围墙有印刷厂几间仓库,经与之协商,腾出两间仓库。一间盘上灶台,支起案板就是厨房操作间,另一间房顶拉上纱布防止灰尘掉落就是餐厅。其实餐厅既没有餐桌,又容纳不了几个人,主要是一个排队买饭的地方,院子里有几块用砖支起的水泥板,就是吃饭的餐桌。县委机关干部和印刷厂工人共用一个伙房。领导干部没有专用小食堂,县委书记和机关干部职工、印刷厂工人一样,也得站在那里排队买饭,都是一样的饭菜,也不会少掏一分钱。有时候大师傅看到书记排在后边,示意递过去碗先盛,也会被书记婉言谢绝。原县委书记武永昌的老伴家住在曲周农村,农闲时偶尔来小住几天,都是来时在老家带点小米,早晚在食堂买两个馒头,买几分钱的咸菜,用小电炉在办公室熬点米粥,老两口坐在一起,吃的津津有味。
接替武永昌担任县委书记的是程鸿飞,从省直机关工委调来,是部队转业干部,工资较高,家里生活条件较好。而机关食堂每天早、晚都是馒头、窝头、玉米面糊糊加咸菜,中午是饸饹、面条加土豆、白菜熬的大锅菜,程书记刚来时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就另外交钱让大师傅炒个鸡蛋。在大家看来,这已经十分奢侈,尽管自己出钱吃的好点,印刷厂的工人还是在背后议论书记有钱生活特殊。听到议论后,程书记决然改变生活习惯,一起排队买饭,吃一个标准的饭菜。
开饭了,去的早点儿的人,可围坐在水泥板餐桌周围,去的晚了,只能在院内靠墙蹲下。大家边吃边聊,天南海北,东拉西扯,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奇闻轶事,无所不及,神吹瞎侃。一顿饭下来,一般都在个把小时。有的不午休,还要摆上象棋厮杀几盘。
衙门面向百姓开
县委大门口设有门卫,也叫传达室,由两位退休老人值守,主要职责是早上开门,晚上关门,打扫大门内外卫生,收发报纸信件。平时更多的是为老百姓办事提供咨询,比如,对来访者告诉其哪个单位办公室在几楼之类,没有阻止老百姓入内和拦截上访的职责。
老百姓到县委反映问题,县委领导的办公室都可以推门就进。机关干部见领导,更没有预约、经秘书同意的程序。
那个时候,干群关系和谐,大家不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