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校村的变与不变

白癜风土方法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dianxinbingli/m/42871.html
<

清风徜徉在连绵的祁连山,金黄的麦田和白墙黑瓦的民居间点缀其间,这是永昌县南坝乡西校村独具魅力的农耕景观。偶尔到来的游客会觉得西校村多年未变,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又告诉我们,西校村一直在变。从“靠山吃山”再到“养山富山”,西校村如何在“变与不变”的发展中守住这片乡愁古韵?记者实地探访了西校村。

初秋的西校村盛开菊花是最亮眼的颜色,花香满溢,田园如画。坐落于祁连山脚下的西校村,三面环山,曾经因地势险、水势紧、易撂荒的发展困境,耕地被撂荒,农民增收困难。近年来,西校村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美丽宜居为目标,以特色旅游为载体,聚焦“生态村庄、农旅文生”主题,打造农文旅融合高品质田园综合体、生态环保实践典范、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样板村。

西校村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多年前,西校村的部分耕地因村民耕种难度大、水势紧张等原因撂荒,群众增收渠道难以拓宽。“过去这里因干旱缺水,是一片荒山、荒地,这几年经过持续植树造林,才有了现在花香林绿的模样。”西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文山告诉记者:“年,村干部带着村民复垦复绿、封山治水,实施‘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项目,投入项目资金.33万元,建成6万方蓄水池1座,复垦土地4.3公顷。目前,西校村已建成高位蓄水池两座,复垦土地89.2公顷,架设输水管网20公里,铺设彩虹步道4.32公里,建成山楂树之恋广场一处,在花果山种植各类林果苗木6万余株,形成了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昔日荒山坡变为今日花果山。”

时下,正是秋收的大好时节,“花果山”山楂压枝,硕果累累、丰收在望;树下套种的连翘、菊花,花开正艳。西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文山指着满山的果树给记者算起了丰收账:“依托花果山自然优势,西校村发展中药材和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业,种植山楂、杏子等经济林果,连翘、菊花等中药药材,改造农家乐,建成加工坊,全面提高生态产业发展附加值,带动户人分红元,真正让群众有收益、得实惠。”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之路,西校村不仅寻找到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的平衡点,还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推动形成了“农旅文生”融合发展新路子。

目前,西校村重点发展民宿、乡村旅游、体验式休闲等业态,鼓励扶持有经营实力、意愿、经验的村民经营农家乐、特色餐饮等业态,改造校尉营农家乐1处,建成山楂树之恋广场1处,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曲艺、徒步旅行、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生产、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文明良性互动持续增加,真正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西校村大力发展以经济林果、中药材种植加工及乡村旅游为主的生态休闲农业,使光秃秃的山坡成为景观优美、生态良好、文化丰富、产品独特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将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打造出集生态治理、集体经济、产业扶贫、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西校村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

西校村的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双赢双增”的示范效应,为南坝乡的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可借鉴的融合发展新路子。“近年来,南坝乡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抢抓政策机遇,厚植生态优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不断将文旅资源、生态基础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农业、旅游、文化、生态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推动集体经济、农民增收双赢双增,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和民生福祉、农旅文生融合发展新路子。”南坝乡干部朱义文说。

昔日的荒山坡,如今变成了树满山,果满林,山楂笑枝头的“花果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多年来不变的是农耕文化和田园景观,正是这“变与不变”成了西校村乡村振兴的密码。

记者:莫亚红郭鑫董振虎

原标题:《西校村的“变”与“不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