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原创马猫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为一种根植于永昌民间的古老说唱艺术,永昌贤孝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永昌贤孝,是流传于甘肃省永昌县的民间文艺说唱形式,属通俗说唱文艺的一种。贤孝在明清时期已广泛流传于永昌的盲艺人中间,以师相传,代代相继。贤孝也有唱本,唱贤孝的人通过他人念白默记于心,或从师唱记。
从事永昌贤孝演唱职业的艺人,大多是盲人,特别是以先天盲者占多数,为了寻找生活出路,一些盲孩子自幼从师学艺,学成之后走街串巷,四处卖唱,故被当地人称之为“瞎(hà)弦”(瞎仙)或先生。能否有资格学习贤孝是需要经过一番严格考核的。第一关,一摸额二摸手三摸脚板,额宽手细脚板硬才能过关。额宽头大者,意味着聪明;手细者有质感,弹三弦或拉二胡时上手很快;脚板硬才能走千家门,吃上百家饭。第二关考听力和悟性。师傅先唱一段,拜师者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诵读熟背,尔后放声亮嗓,看音质和音色如何。在永昌演唱的盲艺人,除了本地的之外,多有周边地区的“瞎弦”轮流来演唱。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上一些在贤孝演艺圈很有影响的名艺人已经不可考证了。
永昌贤孝的唱本十分丰富,以传统段子占多数,一般为“国书”、“私家书”两大类。“国书”唱本以帝王将相,国事兴亡为主要内容,如《五女兴唐传》《关云长单刀赴会》《包公案》《薛仁贵征西》等;“私家书”唱本主要以反映人情世故、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为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鹦鸽盗桃》《汗巾记》《李三娘推磨》《宝莲灯》《李彦贵卖水》《五典坡》《小姑贤》《四神贵下凡》《大包媒》《二十四孝》等。
新创作的有影响的本子主要有《解放大西北》《打东北》《盲艺人重见光明》《王婆养鸡》等。“国书”题材大,内容多,篇幅长,演唱形式分为章回连日说唱,有时一部书要说唱几十天甚至几个月。“私家书”相对短小一些,可以一次性或连续性演唱。“国书”统称之为曲本,永昌贤孝大多数都有曲本(现已失传)。曲本的流传主要靠传抄,由明眼识字人传抄后施教盲艺人默记演唱。另外还有全靠师傅口传心授,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流传承袭。
永昌贤孝的唱词语言以永昌方言为主,分为五字句、七字句和十字句;与戏曲唱词相仿,大致押韵,均用方言韵,通俗幽默,风趣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永昌贤孝的音乐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吸收了“永昌杂调”和地方民歌的丰富营养,充满着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说学诵唱自由多变,弹奏过门长短随意。曲调流畅动听,富于变化,即兴性很强,生动形象,活脱逼真地表现各种故事人物。
永昌贤孝有专门的曲调,演唱时,先调弦,尔后拉“过门”,用八谱儿起调,再依不同的内容而变换调子,有的一调到底,有的中间换调,若有凄悲内容,则用散板,很讲究内容与曲调的和谐统一。其中长篇大传韵白相间,小段只唱不说。曲词一般为五声徵调式,四乐句结构,属单曲体。唱腔有“大贤孝调”“小贤孝调”“官弦”“越牌调”和“小曲”等几种。演唱时奏过前奏、过门之后一般有“前岔曲”,然后接主曲,最后以“后岔”收尾。
永昌贤孝常用的曲调有:钢调过门,赋比起兴、预示情节的开篇越音,交待事件、步步发展的钢调,引向高潮、字字扣人心弦的喉音,催人泪下的悲音,悲愤欲绝、诙谐有趣的花调等。主曲虽只有4个乐句,但艺人可根据情节和感情需要,在节奏和旋律、拖腔上变化并润饰。有时平缓深沉,如泣如诉;有时句句紧扣,气氛热烈。数百行的曲词,唱来婉转流畅,催人泪下,形成高手艺人的独特风格。